流行性乙型脑炎【29页】_20222553.pptx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

流行病学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流行病学乙脑病毒的传播过程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流行特征乙脑在我国广泛分布,到目前为止,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均有乙脑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6个省;其中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安徽、云南等省、直辖市的乙脑病例数占全国的60%以上。目前,我国仍属乙脑高发区,流行状况十分严峻,并且发病人群年龄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病原学本病病原体为球形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直径20~30nm,内有衣壳蛋白与核酸构成的核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囊膜,表面有囊膜糖蛋白刺突,即病毒血凝素,囊膜内尚有内膜蛋白,参与病毒的装配,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11kb,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C、M、E以及非结构蛋白NS1—NS5。

乙脑病毒外观

乙脑病毒分型根据乙脑病毒株E基因序列分析可将乙脑病毒分为5种基因型,即Ⅰ~Ⅴ型,其中Ⅲ型乙脑病毒是分布最广的病毒株,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广大亚洲地区,我国流行的乙脑病毒也属于Ⅲ型乙脑病毒。

乙脑病毒基因结构

乙脑乙脑发病原理病毒引起病变过程

病理生理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2)软化灶形成(3)脑血管改变(4)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呈隐形感染,仅有个别人出现显性症状,两者的比例介于1∶25~1∶1000之间。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4~21天,平均14天左右,潜伏期后患者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病程可分四个阶段:初期、极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临床表现(一)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二)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临床表现(三)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四)后遗症期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并发症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背部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疾病分类1.轻型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2.普通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疾病分类3.重

文档评论(0)

李荣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