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及其护理【27页】_20211413.pptxVIP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护理【27页】_20211413.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

概述流行性腮腺炎(mumps,epidemicparotitis)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各种唾液腺体及其他器官均可受累,系非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为痄腮。民间又称为“鸬鹚瘟”、“哈蟆瘟”、“大头瘟”。

病原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单股RNA病毒

病原学病毒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抗体出现早,无保护性,用于诊断)病毒抗原(V抗原,抗体病后2-3W出现,持续较久,有保护性)

病原学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腮腺炎病毒抵抗力弱耐寒不耐热对乙醚、氯仿、甲醛和紫外线均敏感一般室温下,2~3天其传染性即可消失

腮腺炎病毒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血循环腮腺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脑膜炎进一步繁殖再次进入血流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2024/8/287

导管壁C肿胀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腮腺炎的病理特征: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阻塞淋巴管血流淀粉酶潴留血尿中淀粉酶升高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流行病学传染源易感人群飞沫传播早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患者腮腺肿大前7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024/8/28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前驱期大多数无此期,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期症状。1-2天。症状明显期:腮腺肿胀是最突出的症状。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40℃以上)一侧腮肿后2-4天波及另一侧,75%为双侧。

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期腮肿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界不清,表面皮肤发亮、温度升高但不红,质韧有触痛,无波动感。早期腮腺导管开口处红肿,但挤压腺体管口无溢脓现象。腮肿2-3天达到高峰,持续4-5天后渐消退。伴随症状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咀嚼食物时腮肿疼痛加剧。

腮腺导管开口红肿单侧腮腺肿大2024/8/28

临床表现颌下腺炎一般继腮腺炎之后发生表现颌下可触及肿大的腺体,位置较深,有触痛,活动度较小舌下腺炎腮腺肿大后发生表现:口腔底部肿胀、不适,吞咽困难,持续时间短

下颌下腺肿大2024/8/28

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并发症其他

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出现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一般症状在一周内消失。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一般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转2024/8/28

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女性,可出现下腹疼痛,明显者可触及肿大的卵巢,有触痛,多为单侧受累,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发病率低于10%,大多1周内恢复。不宜做血清淀粉酶诊断依据,主要检测血清脂肪酶。其他并发症:心肌炎、乳腺炎等

1.血常规白细胞多正常或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常规一般正常。有并发症者WBC可以升高。有肾损害者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2.血清和尿淀粉酶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程度呈正比。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3.脑脊液检查: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的患者约半数WBC计数轻度升高,并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5.病毒分离从早期患者的唾液、血液、尿液接种培养细胞可分离到病毒。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及腮肿的特点。确诊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鉴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单侧多见,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感染血像。

治疗

一般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饮食,口腔护理。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成人每天1克,儿童15mg/kg静脉滴注,5-7天。对症治疗:头痛、腮腺胀痛可用镇痛药物,体温过高,物理或药物降温。对症治疗:重症或有并发症脑膜炎可用地塞米松每天5-10mg,静脉滴注5-7天;颅内高压者脱水治疗;预防睾丸炎可服用乙底酚1mg

预后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2024/8/28

1.控制传染源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患人群(1)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预防2024/8/28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腮腺炎病毒病毒感染有关疼痛、胀痛与腮腺炎病毒引起腮

文档评论(0)

李荣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