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监管问题
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空前活跃,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融合催生了互
联网消费信贷这一新模式。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其效率高、成本低、体
验好的优势迅速抢占消费市场,但产品在风控管理、合作模式、技术
利用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本文建议规范和加强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监
管、推进支付交易全链条监测管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产业。
一、基本情况
互联网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通过互联网消费金
融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的以个人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
的,无担保、无抵押的短期、小额信用类消费贷款服务。近年来,以
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正以信
用卡化的形式逐步流行,并得到群众的广泛使用。
(一)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特点
一是效率高。在资源配置上,互联网消费信贷提供商将消费者和
资金供给方直接撮合在一起,充当中介身份,省去资金在金融机构间
的多次流转。在信息处理上,互联网消费信贷提供商能通过大数据分
析,挖掘出消费者潜在的特征,加快信贷产品的迭代升级,以更好地
服务消费者。
二是成本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低成本主要体现客户获取成本低
和运营成本低。互联网消费信贷可以直接线上办理,依托自身系统的
数据分析对客户信息进行核准,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客户获
取成本。服务运营企业多采取集中化办公,无需投资建设服务网点等
基础设施,显著减少运营支出。
三是体验好。互联网消费信贷将消费者的资金需求深层次的嵌入
到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只需通过指纹支付、人脸识别等便捷性技术手
段,便可完成支付。而且,它还会通过跟踪消费者交易行为,借助对
消费者的交易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强消费信贷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1—
(二)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是用户使用数量多。当前,互联网消费信贷已成为国内消费者
主要的支付方式,仅支付宝平台,就有约5亿用户使用过互联网消费
1286.6%
信贷。在年轻用户群体中,高达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
而且,年轻人更乐于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并有逐渐取代信用卡的趋
3
势。
二是信贷规模增速快。如图1所示,从2014年至2021年,中国
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将扩大近1000倍,在2021年预计达到19
万亿的规模。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重要分支,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
也同样增长迅速,如蚂蚁科技集团2019年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达
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0%4。
图1:2014-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及增速5
三是产品使用集中度高。如图2所示,受调查的消费者对不同的
互联网消费信贷还比较熟悉,但是,消费者使用的信贷产品主要只有
“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高度集中。
1见《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中公司主营业务及
主要产品和服务情况。
2指18至29岁的消费者。
3见尼尔森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中国信贷环境和现状和延展:信用卡VS
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
4见《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中公司主营业务及
主要产品和服务情况。
5见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监测报告》中典型细分行业现状。
—2—
图2:2019年各互联网分期消费品牌认知率和使用率6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违约风险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
部分银行机构没有掌握客户的核心数据,无法校验核对金融科技
机构提供的用户数据的真实性,内控流于形式,风控完全依赖金融科
7
技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合作使用的助贷模式和联合贷款模式下,金
融科技机构的出资比例仅为2-5%,贷款违约风险将由出资比例高的
银行机构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