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2.8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2024秋季新版2.8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展示了先秦时期的制度和经济的发展变化、科技与文化成就,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是本单元第八课。主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展示学习内容,有: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以及《诗经》和“楚辞”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学生,是乡镇农村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综合素质偏低。我概括为两弱三强,三弱:对一些历史概念很模糊,历史思维能力弱。三强: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参与积极性高。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敢想敢说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知道代表性成就,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知道其造字方法。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杰出文学成就代表,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课程标准、教材)

1、重点: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的发展。青铜器制作和甲骨文的发现及历史地位。

处理方法:运用材料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再现历史场景,直观感受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水平。

2、难点:先秦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处理方法: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分析历史事件受到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运用图标材料、文献资料及图示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插图和史实,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法:针对学生阅读力弱的情况,注重对学生的阅读任务安排,引导,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

讨论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史实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央视直播淮南武王墩墓的发掘视频为导入,导语:同学们,淮南武王墩墓的发掘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先秦时期科技和文化水平。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目的:通过淮南本地的考古事件,乡土情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科技探源——天文、历法和医学

1、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2、历法、二十四节气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内容,得出什么信息?设计意图是通过史料的展示。教师的语言引导,提高学生读懂图片信息的能力,直接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二十四节气”请学生一起朗读,教师分析,进行教学。

3、扁鹊、《黄帝内经》

展示通过扁鹊行医石像,要求学生朗读图片中的文字,再结合课文,梳理远古到先秦时期医药学的发展,重点介绍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医四诊法。《黄帝内经》由教师进行介绍。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感受我国传统医学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代科技、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文物说话——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先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让学生朗读此一小节,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和图片结合起来,学会运用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

2、青铜器:四方羊鼎、司母戊鼎

三、文学集成——《诗经》和“楚辞”

以视频“诗经秦风无衣”导入,此处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无衣”感受诗经的韵律之美,感受韵味的同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精神境界。

材料研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以屈原的画像,探讨离骚的产生,感受古人精神世界的丰盈和屈原爱国主义的情怀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若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用种种方式迫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反思,在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87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