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教案3.docVIP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教案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7/NUMPAGES8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教案

版本: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一课

一、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百家争鸣局面下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意义和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较孟子、荀子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异同之处,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比较能力和善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接着概括归纳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主要代表,再运用阐释历史和联系现实的方法理解孔子的主要成就及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最后通过比较法比较孟子、荀子思想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话是谁说的?

生:孔子。

师:不错,这是记述孔子主要言行的《论语》里的话。那

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孔子有哪些成就?

生:孔子是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师;回答得很好,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呢?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百家争鸣”与儒家的形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打出幻灯片)

讲授新课

一、“百家争鸣”的形成

1、“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

生:春秋末年。

师:对,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一说春秋战国时代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你们可以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生甲: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互相兼并,出现了战国七雄。

生乙: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生丙:春秋战国时代,许多国家为了争霸都进行了改革,例如秦国就有商鞅变法。

师:很好,同学们的发言基本上已经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说出来了。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在这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具体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4页,然后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简单的概括一下。(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

师: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找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阶级关系上是士阶层兴起,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变。

师:概括得很好,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文化繁荣局面——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就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现在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是经济上井田制走向崩溃。我们知道,在这之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全归周王室所有,现在则出现了土地私有。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田亩征税,正是反映了这一土地制度的变化。我们也知道在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时,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社会经济的性质,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的产生。而正是由于封建经济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的变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楚王问鼎”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也听过。楚庄王之所以敢向代表周天子前来慰劳楚军的王孙满询问周鼎大小,正是由于其实力增强,意欲取周天子而代之的想法的表现。正是由于各诸侯王都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的转变。四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