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倾角_可编辑.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车身侧倾角计算

非独立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侧倾角刚度是指簧载质量所受侧倾力距与其侧倾角的比值,即产生单位侧倾角的侧倾力距。

见图1所示,M为车身侧倾时所受的侧倾力矩(单位:Nmm),其与弹簧所产生的恢复力矩相等;P为弹簧所产生的恢复力(单位:N),K0为单侧弹簧的刚度(单位:N/mm),B为弹簧中心距(单位:mm),Φ为车身侧倾角(单位:rad),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M=2P×B/2=PB〔1〕

1

P=K0f=K0BΦ〔2〕

2

式中f为在力P作用下弹簧所产生的挠度。

将式〔2〕带入式〔1〕得

1

M=B2K0Φ

2

因此悬架侧倾角刚度C为

M1

C==B2K0(单位:Nmm/rad)(3)

Φ2

由上式可见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与弹簧中心距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弹簧中心距可显著提高侧倾角刚度。

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

1、对图2所示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Ch按下式计算:

3EIL2

Ch=,Nmm/rad(4)

2﹝L13-a3+(a+b)2L/2+4L22(b+c)

式中E——×105Mpa

I——稳定杆的截面惯性矩,mm4

πd4

I=(5)

64

d——稳定杆的直径,mm

L——横向稳定杆两支撑端点间的距离,mm

a、b、c、L1、L2等的意义见图2,mm

2、对图3所示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Ch按下式计算:

3EIL2

Ch=,Nmm/rad(6)

2L23+L12L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根据整车侧倾角刚度的需要,给出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Ch后,可利用式〔4〕或〔6〕和式〔5〕求出稳定杆的直径d,然后要进展应力校核。

最大扭转应力τ

一般情况下,横向稳定杆的最大扭转应力τ在截面B〔见图2、图3〕的内侧,其大小与B处的圆角半径R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6QL2K

τ=〔单位:N/mm2〕(7)

πd3

式中K——曲度系数

4C

K=+(8)

4C-4C

C——弹簧指数

C=〔2R+d〕/d(9)

Q——作用在稳定杆端点A的力,N

ChΦ

Q=(10)

L

稳定杆的最大扭转应力τ不应超过700N/mm2,通常为了减小扭转应力,推荐圆角半径R≥1.25d。

最大弯曲应力σ

对图2所示构造,截面B在力Q产生的弯矩作用下的弯曲应力σ为

32QL1

σ=(11)

πd3

对图3所示构造,截面B在力Q产生的弯矩作用下的弯曲应力σ为

32QL2

σ=(12)

πd3

最大弯曲应力σ不应超过1100N/mm2。

车身侧倾角计算

车身侧倾角是关系到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重要参数。侧倾角过大,乘客会感到不平安、不舒适;侧倾角过小,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过大,汽车一侧车轮遇到凸起或凹坑时,车厢内会感受到冲击,平顺性差。另外,侧倾角过小,会使驾驶员失去汽车将要发生侧滑、侧翻的警觉。

因此,车身侧倾角应适度,当车身所受到的侧向加速度为时,车身侧倾角3°左右为宜,最大不超过5°。

汽车作稳态圆周行驶时,车身侧倾角Φ取决于作用在车身上的侧倾力矩MΦ和悬架的总角刚度CΦ

Φ=MΦ/CΦ〔13〕

侧倾力矩

在非独立悬架中,侧倾力矩MΦ主要有下述两局部组成:

〔1〕悬架质量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1

MΦ1=Gμh(14)

G——汽车的悬架质量,kg

μ——车身所受到的侧向加速度,m/s2

h——悬架质量的质心至侧倾轴线O1O2的距离〔见图4〕,mm

h1bs+h2as

h≈hs-(15)

as+bs

h1——前轴处的瞬时转动中心O1的离地高度,mm

h2——后轴处的瞬时转动中心O2的离地高度,mm

as——悬架质量的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m

bs——悬架质量的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mm

〔2〕车身侧倾后,悬架重量引起的侧倾力矩MΦ2

车身侧倾后,悬架重量的重心偏出距

文档评论(0)

138****9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