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教学目标

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等。

背景介绍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

文体知识议论文分类立论文驳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要素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基本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文知识驳论方式(1)驳论点直接反驳间接反驳(2)驳论据(3)驳论证

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一般结构和形式: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杂文: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整体感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阅读全文,说说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没相信过自己—他信力现在:求神拜佛—自欺力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的论据不能得出“失去自信”这个论点,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诵读课文1—5段,讨论探究细读感悟

“求神拜佛”恐怕是反动派在山穷水尽时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作者一针见血指出其危害,揭露他们投降卖国的本质,触到了他们的痛处。2.第1.4段各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细读感悟

3.在文章前两段话中,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细读感悟“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自欺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有问题)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直接反驳“他信力”是信“地”信“物”4.这一部分的反驳思路是怎样的?这是什么批驳方式?论证反驳方式

品读6—8段,讨论探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整体感知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人们,现在在前仆后继的战斗,被摧残被抹杀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立论思路

阅读课文第七段,思考:1.“中国的脊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细读感悟比喻,“脊梁”本意是指人的脊柱,它坚硬、竖直,是人体站立的根本。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