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场所精神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LOCI)的概念。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Norberg-Schulz)。他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筑、居、思》(BuildingDewlling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而另一支流---知觉现象学代表梅洛-庞蒂(MaureceMerleau-Ponty)则认为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身,并通过人的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来察觉世界存在。史蒂文·霍尔(StevenHoll)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现象学的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建筑设计背后包含的复杂影响因素的回应建立了建筑“锚固点”,并丰富了建筑与场所体验。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也就是元批评,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本书共七章,包括总论、建筑批评的主体论、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的价值论、建筑批评的符号论、建筑师、建筑批评的方法论等
符号学
在符号学意义上,建筑的外观、材料、用途等等,都从各自的使用功能中抽象出来,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从而形成一个类似语言符号系统的意指系统。建筑元素依照意义生成的规则相互组合,向人们传递视觉信息。建筑符号的意指系统由诸多建筑元素的集合和建筑规则所组成的代码构成。符号通过建筑代码生成意义。
符号学(SEMIOTIC)研究在于揭示符号的性质、运作方式和在运作过程中生成的文化意蕴。埃科(UMBERTOECO)在《符号学原理》中,根据符号的来源和目的将其分为两类。“某些符号是为了意指而制造出来的客体(OBJECT),而另一些符号是为了满足某些功能的需求而制造出来的客体。”
而建筑符号,就是后一种,它之所以具有实用功能,恰恰是因为“它们被解码为符号”。
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在《物体的语义学》中写道:
“意义从来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产物;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这一文化现象不断的被自然化。言语令我们相信物体处在一个纯粹及物的境况中,并将意义现象再次转变为自然。我们相信自己处身于一个由用途、功能、对物体的完全驾驭所形成的实践世界中,而实际上,通过物体,我们也处身于一个由意义、理由、托辞所构成的世界中:功能衍生出符号,而这一符号又被重新转化为功能的展示。我相信正是这种将文化转换为自然的过程才确立了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
对于建筑,情形正是如此。建筑的每一个部件及其组合无疑具有其特定的使用功能,然而各部件的任何一种具体形式实际上都蕴涵着我们的经验和历史,表达着丰富的意义。“用处除了掩饰意义之外别无所为。”(罗兰·巴尔特)但在当代,建筑所表达的的意义却往往遭到只注重实际功用的社会意识的遮蔽,“被转化为功能的展示”。建筑符号学的文化功能,便在于“重寻失去的能指”,揭示这种遮蔽背后的意识形态。
符号学在50年代后期的意大利被引进到关于建筑的争论之中,在60年代的法国、德国、英国关于符号学在建筑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开始得到讨论。这个阶段也是符号学的发展盛期。在1980年,由杰弗里.布罗德本特、理查德.邦特和查尔斯.詹克斯编辑的论文集《符号、象征和建筑》讨论了建筑符号的理论问题。这部文化集强调了意大利建筑符号学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