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动物的调节(原卷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5动物的调节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知识提升

01重难专攻(11大重难点)

02易错辨析(5大易错点)

03技巧点拨(6大解题技巧)

第二部分限时检测

模拟考场,60分钟专练

第一部分知识提升

第一部分知识提升

★重难点01:细胞外液组成

包括

血浆(约占8%)

组织液(又称细胞间液)(约占25%)

淋巴(又称淋巴液)(约占1%)

成分

由水(90%)和溶质组成。

参与运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血浆蛋白(7%-9%)、无机盐(约1%)、脂质、糖类、激素、O2,以及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CO2等。

绝大部分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但水和各种溶质分子在组织液中的扩散运动并不受阻碍,能与血浆、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

是在淋巴管中流动的液体

存在

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

来源

a.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b.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c.淋巴液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a.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b.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作用

这些溶质中有的为血细胞提供各种生存必需,有的在维持血浆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血浆还参与机体免疫、凝血及体温恒定等调节。

因而组织液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了最基本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淋巴流动时经过的淋巴结中有大量免疫细胞,它们能清除淋巴带来的细菌等病原体。所以,淋巴既为淋巴细胞提供了生存环境,也起到机体防御屏障、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化学

成分

三者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接近,但略有不同,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而淋巴和组织液中仅含极少量蛋白质。

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液生成:血浆→组织液

②组织液回流:组织液→血浆

③淋巴的生成:组织液→淋巴

④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物质交换:细胞内液?组织液

★重难点02:组织水肿(细胞间液过多,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原理:组织液中水多)

1)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①营养不良(摄入蛋白减少):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流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

②肾小球肾炎(尿蛋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增大(使血浆蛋白通过肾小球进入原尿),蛋白质随尿液流出体外,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

2)组织液中蛋白质等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①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不能进入毛细淋巴管,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流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

②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③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重难点03:物质运输穿膜层数问题

1.确定起始点→通过哪些结构进入内环境→通过什么方式运输→通过哪些结构到达目的地。

2.人体内有些结构是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进行物质交换)的。例如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肾小管壁等。

3.穿过一层细胞,实际上需要2次经过细胞膜,需穿过2层膜(一层膜有2层磷脂分子)

4.氧气的运输过程

外界空气中的02进入肺泡→出肺泡(2层膜,不是挤出去,而是要跨细胞)→(血液运输)进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红细胞(血红蛋白运输氧气)(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附近的毛细血管处→出红细胞(1层膜)→出毛细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9层)→进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层膜),因此,至少穿过11层生物膜。

★重难点0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

条件反射

概念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刺激类型

具体的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光、声音等)刺激引起的反应

数量

有限的

几乎是无限的

神经中枢

低级中枢(小脑、脑干和脊髓等)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一般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

意义

保证个体基本生存能力

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咽反射、排尿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

指尖采血、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

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都属于反射,都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重难点05:信息在神经元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原因: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方式:协助扩散

膜上K+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较大,而Na+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很小。因此K+容易扩散至膜外,膜外的Na+极少扩散进膜内。

2.动作电位--刺激后兴奋:内正外负(Na+内流)

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方式:协助扩散

膜电位:膜内电位-膜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