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优秀范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本科生第一次独立综合运用知识,提炼观点,组合

成文字和图像等表达对现象和事物的认知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

荐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毕业论文优秀范文范文一:文艺中国幻象的解构

摘要:《奇遇》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小说之一,评论者多将

他的中国题材小说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

对于我们理解芥川的中国文化观的重要性。小说《奇遇》可以说是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

的文化语境以及与其中国之行的关联性,可以看出小说处在芥川“文

艺中国”和“现实中国”的中国观的临界点,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

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显示了芥川对中国既敬仰又睥

睨的双重目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文艺中国现实中国幻象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被日本

文坛称之为短篇小说巨擘,其小说名作《罗生门》《鼻子》等作品,

于1921年最先由鲁迅译介到中国,1927年,芥川自杀后,中国文坛

还掀起了翻译芥川作品热,2001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芥川龙

之介全集》(五卷),芥川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总观

芥川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芥川的小说有许多以中国

为题材的,并且是以中国古典为蓝本的翻案小说。对于许多大正作家

来说,中国文学是一件装饰性的衣裳,而对芥川龙之介来说,中国诗

歌是“自己构筑的文学世界的相反的一极,是与扭曲的西洋那种近代

相对峙的及其自觉的艺术”{1}(日本文学评论家三好行雄)。由此表明

芥川将中国古典视为自己文学的支撑和价值观。芥川的“中国题材作

品”以中国为舞台,借用中国的传奇故事抒发自己的心绪,并加以理

性的诠释,与现代人的生活生出干系来,很好地体现了新思潮派的特

点。中国文学给予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不仅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

素材,也濡养了他东方文人的气质,可以说芥川是最熟稔中国文学的

日本近代作家之一,以往的学者多将芥川视为东亚文学的一员,将他

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

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其中国观的重要性。其中

一篇名为《奇遇》(1921)的小说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如果芥川的中国观以中国之行为分水岭的话,可以分为文艺中国和现

实中国,而《奇遇》写在芥川中国之行的前夕,可以说是在二者的临

界点上,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

本文试图通过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及

其与中国之行的关联性,以期进一步认识芥川对中国既敬仰又睥睨的

矛盾态度,以及中国之行对其中国观变迁的影响。

一、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濡养的文人作家,他

自小在养父的家中长大,养父喜爱南画、俳句,颇具江户文人气质,

芥川从少年起就喜爱读汉文学作品,他虽不懂汉文,但通过日文的译

本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剪灯新话》《新齐谐》《三国志》

《聊斋志异》及其他汉诗文,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2}在芥川

的“中国题材的作品群”中有九篇出自于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仙

人》(1915)、《酒虫》(1916)、《掉头的故事》(1917)三篇取材于蒲

松龄的《聊斋志异》;《英雄之器》(1917)取材于《两汉通俗演义》;

《尾生的信义》(1919)取材于《庄子·盗跖篇》;《黄粱梦》(1917)和

《杜子春》(1920)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杜子春》;

《秋山图》(1920)取材于《瓯香馆集补遗画》;《奇遇》(1921)取材于

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可以看出,芥川在选取中国题材再创作时,

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取向,即对中国的传奇、志怪、神话故事感兴趣,

而中国的历史事件几乎没有进入他的视野。{3}这是由芥川的创作本身

的需要决定的,也是他借古喻今的写作策略。评论家们都注意到芥川

的历史小说是借神话般的奇异事件,表现了对日本近代社会的思考,

对普遍人性的哲学叩问。例如,《酒虫》取自于《聊斋志异》中的同

名小说,其情节与原作基本相同,而在小说的结尾,芥川就蒲松龄所

发的议论,“或曰: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

否欤?”提供了三个正反合三个答案,指出“酒虫”就是刘氏之所以为

刘氏的独特个性,杀死酒虫就是扼杀人的个性就等于扼杀人的生命。

{4}芥川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