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态度: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
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
态度的构成:一般说来,态度包括以下三个成分:(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
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2)情感成分,与伴随于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
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
认知失调:指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
决条件。一致性需要:指人类具有的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
价值内化:克拉斯沃尔(Krathwohl.D.K.)和布卢姆认为,外在的价值观被个体接受的程
度是可以变化的,他们将接受的程度分为五级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
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的构成: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察者间接受到的强化。
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
社会认知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学习的理论,主张人的
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
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个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强调通过观察学习和亲历
学习习得社会行为和规范。
道德判断能力:指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
好坏的能力。
信念:个人对自己和对外界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
亲历学习:指个体通过采取一定的反应并亲身体验反应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抑制效应: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而暂时抑制自己的受到谴
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
去抑制效应: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
为重新发作。
示范(modeling):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可译为示范与模仿,有提
供榜样和进行模仿之意。
二、填空
1.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2.组织,性格化3.教育心理,伦理4.提供榜
样,进行模仿5.自我中心,权威6.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7.选择,赞赏,行动8.观察学习,亲历学习9.注意,保持,生成,动机10.习得效应,
抑制与去抑制效应,反应促进效应,刺激指向效应,情绪唤醒效应
三、选择
1.⑶。2.⑶。3.⑶。4.⑷。5.⑶。6.⑷。7.⑷。8.⑴。9.⑵。10.⑵。
四、研究与设计
1.⑴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价值
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⑵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
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⑶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强化物。
⑷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
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给儿童提供榜样
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长期的教育。提供自私的榜样
的同时如能提供对该榜样的惩罚并引导儿童思考,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是必要的。如果只提
供自私的榜样而缺乏对榜样的惩罚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不利。
2.略。
五、判断
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6.错误。7.正确。8.错误。9.
错误。10.错误。
六、问答
1.非智力和非认知是两个外延不明确的概念,将品德归入这一范畴,会与原有知识,动
机等因素混淆起来。
2.二者实质上是一个概念,都涉及按一定道德价值标准行事,区别只在于价值内化的程
度不同。3.略。
4.品德的形成涉及内在的道德信念,这需要儿童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思考基础上才能逐
渐形成。单纯奖励和惩罚而不注意引导儿童对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