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社会转型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小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社会转型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社会转型

一、选择题

1.在半坡及周边的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河姆渡、青莲岗、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A.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B.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和蔬菜

C.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D.我国是最早具有完备农业生产体系的国家

2.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若干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对此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

A.族长权威的萎缩 B.族长权威的扩张

C.财产公有制强化 D.私有财产制萌芽

3.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住所和贮藏坑大多是分立的,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处于住所之外;而在后期,贮藏室往往置于卧室的内侧或下方,得到严密的保护。这一变化体现了()

A.天下为公 B.父权至上

C.货力为己 D.宗法形成

4.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5.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6.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如图为1976年于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据铭文记载,“武王征商,佳(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也说,“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铭文可以佐证()

A.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准确 B.周武王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D.商周时期的干支纪年法已经完备

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会盟形式确立盟主,通过会盟明确与各方权利义务,建立各国的利益交换和平衡机制。齐桓公以尊王为号召,以尊礼守信为核心,建立以霸主为核心的列国政治体系。这一现象显示出春秋时期()

A.新生力量日趋多元化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天子权力的逐步集中 D.国家政治秩序的重建

9.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10.《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1.《春秋·公羊传)记载:(周)宜公十五年(公元前59年)民不背尽力于公田”,陈国也出现了“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的问题。民“解(懈)于公团°和“公田不治”成为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周王室的权威丧失殆尽 B.战乱颗繁导致民不聊生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