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德教育的思考 论文.docx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德教育的思考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新冠肺炎大规模爆发之际,积极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渗透公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认同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同本次肺炎疫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应当肩负起提升学生公德教育意识的重担。此外,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疫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疫情当前,让公德教育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非常必要。

关键词:新冠疫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公德教育

引言:在我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引导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同初中生成长需求相适应。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堂公德教育课程,然而,在繁重的教学负担下,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公德教育意识,充分利用好当下疫情防控的实际,结合课标要求,渗透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公德是人与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起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要求每一位公民在公共交往中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助人、爱护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战“疫”两年多,我国已形成了疫情防控形势下特有的社会公德。那就是人们严格遵守和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规定和措施,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疫情期间,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体制的优势和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看到了许多高素质医护人员的舍生忘死和无数企业家、平民百姓的善举。这一群普通人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了抗疫战场上的主力军。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更加坚信疫情会早日散去,就像春天会如期而至。但是,与此同时也有让人愤慨的公德缺失行为。比如:不听防疫人员劝阻,仍执意不戴口罩外出;故意隐瞒行程,不向社区主动报备;编造涉疫虚假信息进行造谣;任意哄抬物价、制假售假以谋求一己私利......这些人漠视规则,丧失道德底线,不仅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还会对他人、对整个防疫战造成恶劣影响。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要进一步加强公民公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缺乏公德教育理念。真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理想道德观。但是由于受到中考影响,在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眼里,分数仍然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所以在真正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看到学生的成绩和中考升学率,整天探讨的内容就是学生的成绩,把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抛之脑后,这种现象在初三毕业班更是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只会一味地追求考试分值。但是当学生走出学校、迈入社会遇到公共问题时常常会不好适应,容易做出损人利己甚至不择手段的行为。另一方面,理论脱离实际。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告诉我们要在亲自“做”的过程中获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学科,老师向学生讲授知识要紧密地联系实际加以说明,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但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仍然是教师“独裁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只给学生圈画重点让学生自己背,而学生没有任何地位,只用耳朵听就可以了,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遥不可,而且还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疫情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公德教育的重点

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抗击疫情给我们提供了生动、形象、具体、深刻地教育教学素材,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灵活地选取有价值地片段或情节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的渴望。在这样的寓教于乐中的教学氛围下渗透公德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1.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依法办事。它体现了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底蕴。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和八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我讲述“由自与法治的关系”时,展示了疫情期间国家颁布的相关公告,并提向学生出问题:“你会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的内涵,学生讨论中理解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我接着出示“疫情期间某位公民因散布网络谣言而被行政处罚”的案例,进一步加深对自由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遵守法律。紧接着提出问题:“法治是保障自由?还是限制自由?”学生小组交流得知“法治与自由不可分,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