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 专题12文言文阅读.pptVIP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 专题12文言文阅读.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解释或辨析文言实词

【方法归纳】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选择辨析和直接释义两种。考查的实词往往是课内学过的(绝大部分是课下注释标注出来的)。因为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包含几个义项,故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它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解析:“许”“之”均属于多义词,“许”有“允许”“赞同”“处所”“左右、上下”等义项,“之”有“到,往”“的”“它”等义项。解释这两个词,应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1)赞同(2)到,往;二、解释或辨析文言虚词

【方法归纳】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聚焦在“之”“于”“与”“为”“以”“者”“乃”“而”“则”“虽”“竟”“故”等常见虚词上。直接解释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即该词与前后词语的搭配;虚词辨析一要看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二要联系该词的具体语境。;【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三、文言断句

【方法归纳】文言文断句题,主要有主观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做题时,可运用下面的方法:

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对话时,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依据。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B.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C.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D.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解析:根据语境断句。楚国宰相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的,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

答案:B;四、文言句子的翻译

【方法归纳】第一,逐字解释,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二,关键词语要翻译正确;第三,调整润色,尤其是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要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步骤:解词、串联、顺意。具体方法:“增”(增补省略部分)、“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不译或重复的意思删去)、“留”(人名、地名等保留)、“变”(古今词义要加以区别或难以直译的要变通)、“调”(与现代汉语规范不同的语序要调整)。;【例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解析:翻译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注意将关键词“于”“易”“以……为”“错意”等的意思落实到位。

参考答案:(1)(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五、文意把握和情感体味

【方法归纳】包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等。这些题一般不能自由发挥,尽量将重点篇目加以整理,掌握每课的中心、段落大意。解题时要审清题目,全面考虑。主旨表达要准确、完整。要点不能漏,表述要完整连贯。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有的文章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的却表现得含蓄而隐晦,有时需要联系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来进行总结。;【例5】《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概括。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方法: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②分析文章开头、结尾。有的开篇点题,点明或暗示中心,有的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③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的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④分析人物事件。有些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⑤分析背景。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写作的意图。分析《桃花源记》的主旨可用分析人物事件法。桃花源内人们的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生活是处于战乱中的外界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渔人走出桃花源再寻而不得,象征了世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以上两点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