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必修1-基础知识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6〕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第2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5、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第3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管。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附益之法’:不允许诸侯王召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卑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隋唐

〔1〕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作用:

a.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b.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气,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宋朝

①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④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4、元朝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制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元朝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第4节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加强;〔2〕设内阁:

①背景: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到达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却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②过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③地位: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④影响: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忧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阻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清朝:

〔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

〔3〕雍正:军机处〔皇权到达顶峰〕

①目的:根本目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