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南偏泓治理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报告.pdfVIP

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南偏泓治理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监理专题报告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监理Ⅰ、Ⅲ标段监理部

二○○九年十一月

1

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南偏泓治理工程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报告

1工程概况

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途经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的新沂、

宿豫、沭阳、灌南、灌云五县(市)境,东至堆沟、燕尾二港,与灌河会

合后并港出海,全长146km。新沂河是整个沂沭泗河洪水两大入海通道

之一,新沂河南北大堤为1级堤防,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新沂河整治工程主要内容是整治新

沂河河道、扩建新沂河海口控制枢纽,提高新沂河大堤的防洪标准,消除

新沂河险工隐患,扩大新沂河的行洪能力。整治标准为防洪50年一遇,

设计流量7800m3/s。

新沂河整治工程南偏泓治理工程,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境内,以小

潮河闸110+000为界,分为小潮河以东段和小潮河以西段,另加防汛道

路工程,分期实施。

小潮河以东段治理工程,新沂河大断面桩号为110+000~141+323(204

国道桥段300m范围除外),总长约31km,2006年年底实施,2007年汛

前完成。工程内容包括开挖南偏泓、结合加固南大堤、南偏泓沿线生产桥

接长或新建、沿线小型涵管闸恢复、新建拦污坝、工程防护的截水沟和导

水沟等内容。

小潮河以西段治理工程,新沂河小断面桩号为CS38+200~CS72+000

(236省道桥段300m范围除外),总长约34km。其中CS38+200~CS43+600

段先期于2007年3月开始实施,2007年汛前完成,CS43+600~CS72+000

段于2007年汛后实施,2008年汛前完成。

CS38+200~CS43+600段治理工程,总长约5.3km,工程内容包括开

2

挖南偏泓、保麦子堰恢复、沿线生产桥接长、沿线上下堤道路、沿线小型

涵、管恢复、防汛块石搬迁等内容。开挖的南偏泓均沿滩地一侧开挖,开

挖南偏泓的土方结合填筑保麦子堰,堆放至堤后及填堤前水塘。南泓开挖

范围内需接长生产桥计4座。因南偏泓拓宽,现有挖压范围内须拆除后移

位恢复的小型涵洞计4座。

CS43+600~CS72+000段治理工程,总长约28.3公里,主要工程内容

包括:①开挖南偏泓②保麦子堰恢复③盐东段南大堤复堤加固④沿线生产

桥接长及维修加固⑤沿线上下堤道路、小型涵管恢复⑤水土保持工程防护

等内容。

新沂河整治工程连云港市南堤防汛道路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境内,

南堤小断面桩号38+200~104+560海口弧形隔堤段,总长约76.86公里,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堤顶防汛道路和上下堤防汛道路的铺设。于2008年

5月开始实施,2008年11月完成。

工程地质:

本工程以盐河为界分为二个工程地质段,盐河以东至海口位于新沂

河沿线工程地质第三工程地质段内,河道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土层主要为

①、①1、②′层,各土层分布情况如下:

①层:灰黄、灰褐、褐黄、灰色冲积层,第三工程地质段(特别是

115K以东)以灰黄、灰褐、灰色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多为饱和土,可

塑~软塑状态,中压缩性,微透水~极微透水,力学强度中等~稍低;

①1层:灰黄夹灰色淤泥质粘土,含铁锰质斑,质软,位于②′层之

上,为①层与②′层过渡层,系河水冲积而成,厚度0.5~1.5m。第三工

程地质段内较普遍分布。饱和,含水率高,软塑状态,高压缩性,抗剪强

度较低,且自上而下渐小,这表明该层土由上而下的力学强度渐差。

②′层:海相淤积层,灰、深灰色重粘土、粘土质淤泥或淤泥质重

3

粘土、粘土。含少量腐殖质、夹轻粉质壤土或砂壤土薄层,或团块,常见

有小孔。下部土质稍硬,底部常见有厚约10cm的贝壳层。土层厚度自西

向东逐渐增厚,由0.55m增至25.0m左右。该层中偶见有灰色粉砂透镜

体。流塑状态,高压缩性,极微透水,力学强度低;

该段①层土用作填筑土,①层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