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pdfVIP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4教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四)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

吕品田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

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

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

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

“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

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

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

人们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

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

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

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

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

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

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

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

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

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

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其实,随生活潮流

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

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

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

节艺术,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网上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

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

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

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

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

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

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年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

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一些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

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

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

艺术”冲淡了古老的年味。

解析:“冲淡了古老的年味”于文无据。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审美期待加强的原因在于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

铭心的审美经验。

B.春节习俗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

广泛的社会作用。

C.现在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

文档评论(0)

191****6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