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基因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探究进展.docVIP

MIC基因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MIC基因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探究进展

1MIC基因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探究进展【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基因;综述文献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

大约10%的结肠炎症尚不能区分是CD或UC,在西方国家称为不明确的结肠炎(indeterminatecolitis)。

随访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发展成为UC,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但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病变可累及胃肠道任一部位,但结肠被侵犯最多[1]。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认为与免疫、环境、感染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IBD患者体内检测出多种与免疫功能有关的遗传标记物,主要包括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等。

最近发现了一些新的MHC相关基因,如:MIC、DMA、DMB,以及非MHC编码的CD1家族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MIC(MHCclassⅠchainⅠrelatedgene)基因。

21MHC与MIC基因的概述MHC位于6p21.3,跨越4MbDNA区域,它编码的糖蛋白在抗原肽的产生、运输和递呈等环节起重要作用。

传统上从着丝粒到端粒方向将MHC分为三类区域,依次为Ⅱ类,Ⅲ类和Ⅰ类区。

HLAⅠ类基因区占MHC2Mb[2],其中经典型(Ⅰa类)基因有HLAⅠA,HLAⅠB和HLAⅠC,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多态性,表达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膜上,与2微球蛋白非共价结合[3],递呈内源性抗原给CD8+T淋巴细胞。

非经典型(Ⅰb类)基因有HLAⅠH、HLAⅠH和HLAⅠH,它们没有经典Ⅰa类基因所具有的丰富多态性,分子表达也仅限于少数特定组织。

MIC基因与MHCⅠ类基因相连锁,同源性很高,但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差异。

MI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4]。

其基因座位有7个成员基因,其中只有MICA、MICB编码、转录和表达产物,但功能尚不清楚。

MICA和MICB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系中,尤其是胃肠道上皮细胞,通过与细胞膜上NKH2D受体的结合,为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使这些细胞在黏膜防御中发挥天然免疫功能。

MICA和MICB蛋白表达受热休克反应的正调节,可能说明上皮细胞系存在免疫系统反应中的一种新的分子机制[5]。

同时,MICA等位基因与HLAⅠB基因的紧密连锁,提示MICA可能为某些MHC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的候选基因,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寻常银屑病、Addison病、Behcets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乳糜泻病及IBD等[6Ⅰ10]。

2MIC基因的结构与多态性MICA和MICB基因包含长而紧密开放的阅读框,编码MIC分子。

MICC、MICD和MICH基因由于若干点突变或核苷酸缺失而成为假基因。

MICA基因是HLAⅠB最近的邻居,距HLAⅠB着丝粒端仅40kb。

MICA基因全长11工722bp,编码1382bp的转录子,有6个外显子,外显子1编码LⅠ前导肽,外显子2~6则分别编码胞膜外a1、a2和a3结构域、跨膜区(TM区)和胞质区。

MICB是MIC基因家族的第2位成员,位于HLAⅠB位点着丝粒端约141.2kb,基因全长12930bp,编码2376bp的转录子[11]。

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有90%以上的同源序列,但与其他MHCI类基因差异很大,与MHCⅠ类基因中编码胞外a1、a2和a3的序列比较,约有19%、25%、和35%的同源性。

MICA和MICB基因的前导肽和a1外显子之间均由一个大内含子隔开,分别长6840bp和7352bp。

另外它们的胞质尾与3非翻译顺序融合在一个外显子中,MICA和MICB的该外显子分别长302bp和1338bp。

MIC的这2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