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时练2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5年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pdf

第六单元 课时练2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5年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021·全国乙,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

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

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细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

2.如图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32

A.图甲表示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35

B.图乙表示在“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3235

3.(2024·徐州高三预测)为了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研究者分别用P和S标记的T2

噬菌体侵染了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在短时间保温后进行离心(未搅拌),测定了上清

液中的放射性,结果如表。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比例(%)

细菌处理噬菌体处理

加入DNA酶未加入DNA酶

不处理35S21

不处理32P87

侵染前加热杀死35S1511

侵染前加热杀死32P7613

注:DNA酶与噬菌体同时加入;离心后长链DNA出现在沉淀物中、短链DNA出现在上清

液中。

3235

A.用P和S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细菌被杀死后会促进噬菌体DNA被DNA酶降解

C.DNA被降解后产生的片段离心后会出现在上清液中

D.由实验结果中可知,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4.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的R型细菌分为R1和R2型,R1型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S1

型,R2型细菌也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S2型。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组实验,甲组为R1型活细

菌与S2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S2型活细菌;乙组为R1型活细菌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S1

型活细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目的是证明甲组中S2型细菌是受转化因子作用产生,而不是基因突变形成

B.甲组实验也可设计为R1型活细菌与S1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S1型活细菌

C.若增设R2型活细菌经紫外线照射产生S2型活细菌作对照组,则更有说服力

D.乙组实验可以排除S2型活细菌的产生是R1型活细菌基因突变导致的

5.(2022·海南,13)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

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

材料及标记实验组T2噬菌体大肠杆菌

①未标记15N标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不是芝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你需要的试题资料这里都有,欢迎下载交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