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参考课件1.pptx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参考课件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在欧洲的传播(1)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在欧洲的传播(2)马铃薯、甘薯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食物开始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failureofthepotatocrop)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因感染晚疫病菌,马铃薯几乎绝收。统治爱尔兰的英国政府救助措施不力,反应缓慢。在这5年的时间内,爱尔兰人口锐减将近四分之一。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在欧洲的传播(3)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种又传回美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2、在中国的传播(1)玉米、马铃薯、甘薯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清]《汉中府志》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阅读材料,比较分析明代到清代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情况有什么变化?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2、在中国的传播(1)玉米、马铃薯、甘薯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2、在中国的传播(2)番茄、辣椒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种类(1)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2)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3)蔬菜类:黄瓜、豌豆(4)经济类:甘蔗等(5)禽畜类:鸡、牛、驴、马、猪、羊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过程(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15世纪末,西班牙人就已经在西印度群岛种植小麦。到1602~1618年间,美国境内也出现了小麦种植。由此可见,小麦在美洲地区的传播速度十分迅猛。并且,由于小麦十分适宜美洲部分地区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小麦在美洲地区的产量也逐年上升。到1535年,“墨西哥已能输出小麦到安的列斯群岛与地峡区两地”。——《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过程(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随欧洲人一起到来的还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三种农作物在南方亚热带山区的推广主要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正是中国人口在大基数下的绝对数量大增加时期。研究表明,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道光三十年(1850),中国人口增加了34.32%,南方四川、贵州等省增加幅度超过平均数,最多四川增加了76.1%。——蓝勇《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闽广人赖(番薯)以救饥,其利甚大。——《农政全书》亦可备荒,厅民悉以(玉米)为食。——《城口厅志·卷18》山民藉(马铃薯)以济饥者甚众。——《宁陕厅志》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明嘉靖《常熟县志》(1538)和王世懋《学圃杂疏》均有明确记载。《三农记》卷12亦云:“番豆,乃落花生也。始生海外,过洋者移入百越,古因此名。初时为果,今湖田沙土遍植。”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张丽娟、郭若楠《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评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2-22,共11页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4、物种交流冲击原有社会等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材料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5、新物种的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