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撰写理念及影响.docxVIP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撰写理念及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撰写理念及影响

[摘要]鲁迅终其一生,一直有撰写《中国文学史》的计划,尽管最终未能实现其愿望,但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论著中,依然可以发见其独特的文学史撰写理念和文学史基本框架、所独创的一些文学范畴和对重大文学现象的概括性论断。这些都对后世的文学史撰写产生深远影响。不过,在运用文字发生学和传统的“小学”考据等阐释文学史发生与演变方面,今人并未在鲁迅奠定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反而受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干扰,过多从文学与政治关系方面阐释文学的发展,致使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史研究陷入简单化和图解政治的困境。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研究和学术史对此有所匡正,但如何沿着鲁迅开创的道路前进,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鲁迅;学术理念;文学史

鲁迅的学术著作除却《中国小说史略》外,较为完整的就是《汉文学史纲要》了,这本来是鲁迅一直想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对此1981年版和2005年版的《鲁迅全集》均对此名称的由来和改变有较为详尽的说明:

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本书系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分篇陆续刻印,书名刻于每页中缝,前三篇为“中国文学史略,,(或简称“文学史”),第四至第十篇均为“汉文学史纲要”。

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首次正式出版时,取用后者为书名,此后各版均同。本版仍沿用。

相比较而言,2005年版的说明更为详尽,不过它们都证明一个事实——这部没有写完的《汉文学史纲要》,就是鲁迅一直念念不忘的,也是后世很多学者为鲁迅感到遗憾的那部《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初稿。鲁迅到厦门后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的功课,大约每周当有六小时,因为语堂希望我多讲,情不可却。其中两点是小说史,无须预备;两点是专书研究,须预备;两点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看看这里旧存的讲义,则我随便讲讲就很够了,但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数年后在给曹聚仁的信中,鲁迅依然对此事念念不忘:“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剪取欤?无此许多书,赴图书馆抄录欤,上海就没有图书馆,即有之,一人无此精力与时光,请书记又有欠薪之惧,所以直到现在,还是空谈。”

尽管有遗憾,尽管鲁迅没有为后人留下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但他对中国文学发展变迁的深刻理解和精彩分析以及其独特的文学史撰写理念和思路,还是对2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史的编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鲁迅关于文学史的研究,不仅有《中国小说史略》,还有《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及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写的序言等,至于在其杂文中,鲁迅更是多有对文学发展与文体演变所谓精彩见解,只是哪些属于其深思熟虑的观点,哪些不过是较为随意的议论,需要认真细致的辨析。

自然,对于鲁迅的这些文学史论著,学术界已经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国小说史略》的评价一直很高。相形之下,对于《汉文学史纲要》《门外文谈》等的研究,则似乎不够全面深入,尤其缺少从整体上对鲁迅所有文学史论著(也自然应包括其在雜文甚至日记书信中的相关论述)进行综合性研究,并且缺少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过程放在一起考察。以下不妨看一些学者对鲁迅除了《中国小说史略》之外其他学术著作或重要论文的评价,首先是任访秋对《汉文学史纲要》有如下概括评价:

一、对于史料的采用是审慎的,不可信的作品,不可信的说法,都要给以考证与辫析,而不轻易相信与盲从。

二、根据中国文学的发展,有重点的把能以反映时代精神、而在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作家与作品,予以分析评论。而对次要的作家与作品,也有所涉及。从而显示出中国文学在发展中各个时期的特色。

三、对作品的体裁,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成就和艺术手法上,阐明其渊源流变,指出前人在继承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从而给读者指出如何向古人学习的正确道路。

四、在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上,书中凡认为二者统一的作品无不给以肯定,但并未表明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由于鲁迅当时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书中只论到政治、社会,以及各个民族、

各个地区的风俗、民情、语言……等等,对作家与作品的影响。但对经济与文学的关系,则从未提及,至于阶级关系,则更不会谈到了。

任访秋的评价,除了受意识形态影响在最后一段苛求鲁迅没有用阶级关系分析作品外,其他都可谓十分到位。而陈平原则更注意从学术史角度看鲁迅的文学史研究工作:

虽说中国字体变迁史没有完成,《门外文谈》毕竟留下部分鲁迅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及命

文档评论(0)

huono2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111111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