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五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教案
第一课时:交通安全教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看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
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今年重大交通事故新闻。
2、搜集文明交通小知识。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看视频
2、教师导言:说起死亡,人们常常将其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第一次世界大
战,2000万人丧失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3600万人化为硝烟,然而,一个
更为残酷的事实被人们忽略了,自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已有4000多万人惨
死在那些飞旋的车轮之下。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交通
事故死亡的人数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每年受伤人数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
城的人口数,更为可怕的是,全国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
就在车祸中受伤。中小学生的死亡比率更是占到了1/5。
那么,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关
爱生命安全出行
3、危险离我们很近,说说今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4、听了刚才同学了解到的新闻,想想,引发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违反交通规则)
5、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违反?(有时是不知道,有时是知道,但思想
上麻痹大意)
6、所以,我们不光要了解更多的交通知识,更要怎样?(懂得时时遵守)
二、学习交通小知识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说说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
2、通过做是非题,选择题,辨析题巩固交通知识。
3、小游戏:交通知识连连看三、学写交通安全警示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个游戏,也知道了更多的交通知识,光自
己知道还不行,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来一起读读这些安全口号。
第二课时:小学生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②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
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过程:㈠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在幸
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
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
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本班同学毛光辉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
高警惕引以为戒.
二、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
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
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
头。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
关。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发现有人触电时要
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
用手直接救人。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
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
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小结:
遇到火灾:临危不乱.暗记出口。扑灭小火.不乱玩火。不贪财物、蒙鼻匍匐。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跳楼有术,虽损求生。让经历过火灾的同学具体谈谈火
灾时人的心理及行为.老师帮他们指出当时的误区。
四、总结。
第三课时:小学防汛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洪水的相关危害,提高防洪意识。
2.了解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观看洪水造成的危害的视频及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