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x

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演讲人:日期:

·热射病概述

·劳力型热射病诊断与治疗

·非劳力型热射病诊断与治疗·特殊人群热射病诊疗策略

·热射病并发症处理与康复期管理·总结与展望

Q

01

热射病概述

中暑了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降温,多喝水……定义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它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所致,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发病机制

热射病的发病与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有关,长时间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身体无法通过出汗等方式有效散热,导致体内热量积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定义与发病机制

热射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地区,多见于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

流行病学特点

热射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等因素均可影响热射病的发病和预后。

发病率与死亡率

影响因素

发病地区

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即热射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非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引起散热减少而发病。

临床表现与分型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热射病。具体标准包括:有高温环境暴露史;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

鉴别诊断

热射病需要与中暑痉挛、中暑衰竭等其他类型的中暑进行鉴别。同时,还需与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血管意外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劳力型热射病诊断与治疗

02

个体差异

部分人群由于体质、年龄、疾病等因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劳力型热射病。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进行高强

度体力活动,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看!太阳着火了!

长时间高强度体力活动

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如未佩戴

遮阳帽、未饮用足够的水等。

防护措施不当

高温津贴

O

神经系统症状

劳力型热射病可导致心、肝、肾

等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出

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多器官功能损害

根据高温环境暴露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劳力型热射病。

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0℃以上,伴

有皮肤灼热、干燥、无汗等症状。

诊断依据

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

昏迷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急救处理措施

关注个体差异

加强防暑降温意识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加强健康教育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体力活动时,应做

好防暑降温措施,如佩戴遮阳帽、饮用足够的水等。

对体质较差、年龄较大或患有慢性疾病的

人群,应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适当减少体力活动强度和时间。

预防措施与建议

普及热射病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热射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尽

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非劳力型热射病诊断与治

03

药物影响

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抗胆

碱药、利尿剂等。

散热障碍

穿着不透气的衣物、肥胖、汗腺功

能障碍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精神疾患、孕产妇等。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或环境温度、湿度突然升高。

高温环境暴露

个体因素

高热

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

多器官功能损害

肝、肾、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受损。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衣物,用冷水擦拭身体或

浸泡在冷水中,使用冰袋、风扇等降温设备。

给予含盐饮料或生理盐水,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抽搐、昏迷等,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和护理措施。

对于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补液

对症处理

器官功能支持

降温

急救处理措施

穿着透气衣物

选择轻便、透气、颜色浅的衣物,有助于散热。

关注高危人群

对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照顾。

合理安排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中长时间户外活动,

特别是在上

文档评论(0)

178****8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