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四首现代诗中的两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人设想像一个“巨人”一样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想象着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狂暴的太平洋在用尽全力摧毁世界。诗人对此狂歌、放号,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劲之力,体现了“五四”时期特有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当代诗人昌耀的一首现代诗。诗人选择太阳、峨日朵之雪、雄鹰、蜘蛛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苍凉雄壮的氛围,将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融于其中,体现了“大跃进”背景下诗人对自我的坚守,以及对时代进步的追求。

两首诗篇幅都比较短,都塑造了非常鲜明的青春形象,同时两个形象又有明显的时代差异,适合放在一起作比较鉴赏,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青春价值。同时,放在一起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现代新诗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学生虽刚踏入高中,对于高中学习还没有很适应,但对现代诗他们并不陌生,比如初中阶段他们就学习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同时又有古代诗词鉴赏的学习经验,所以对本课时两首现代诗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太茫然。只是诗歌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追求,尤其是《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歌还展现了诗人博大的生命意识,这对学生来说会有点难理解,需要在教学中重点突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现代诗的鲜明特点,掌握鉴赏现代诗的基本方法(意象切入,形象把握,诵读体悟)。

2.引导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3.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把握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4.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作者的青春追求,进而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青春热情,探寻自己的青春价值。

教学重点:

在比较鉴赏中,解读诗中“我”的形象,感受诗人的青春追求。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对比和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以诗设境,激趣导入(2分钟)

由盲人乞讨故事——“春天来了,我却什么也看不见!”引出导入语:“诗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诗的存在,给了人类一种力量,去抵御各种物质与精神的“洪水猛兽”对人性的吞噬。人们理想的生活境界应该就是诗意的栖居。以往,可能我们对古典诗歌更熟悉一些,能信手拈来、随口背诵的大多是古典诗词。而现代诗歌相对来说,接触得还是比较少,但新诗的美也是生动、深刻的,正如刚才故事里看到的两句诗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新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感受新诗的美。”

二、初读诗歌,感知异同(5分钟)

【探究活动一】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明确:同:新诗,短诗,都有“我”……

异:诗人、创作背景、意象(景物)、情感、“我”的形象特点……】

三、研读诗歌,比较鉴赏

三、研读诗歌,比较鉴赏(20分钟)

【探究活动二】(一)寻“我”

初步感知两首诗中的“我”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立在地区边上放号》——他是一个立在地球边上俯瞰一切的“巨人”,一个歌号者。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表明“我”登山者的身份。“我”正在登山,但是“我”的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但是也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我”是一个攀登途中的攀登者的形象。】

(二)析“我”

诗人是如何塑造“我”的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明确:两首诗主要是利用壮阔的意象(景物或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

《立》: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以宏大阔远、气势磅礴的意象来烘托“我”的激情和力量。

《峨》: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石砺、雄鹰、雪豹、蜘蛛——以雄壮苍凉的下坠之景反向烘托“我”的顽强、坚韧,同时通过把代表“强大”的意象和代表“渺小”的意象进行对比,烘托“我”的强大的内在精神、意志。】

(三)懂“我”

1.你觉得两首诗中的“我”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还是只是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