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2节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学设计.doc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2节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视图效果,并会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从而获取立体图形的实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师:“盲人摸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没有做到全面了解,那么我们很可能犯盲人一样的错误。对于数学学习也是一样。请看下面的问题:

“由五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如图所示(图1),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你有几种搭法?”(第141页第4题)。

(图1)

师:通过阅读题意,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问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甲:题目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把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起来,使它的俯视图就像题目中的图形那样。

师:非常正确。到底这个图形的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哪位同学知道?其实请同学们拿出橡皮泥做出五个正方形来“搭一搭”就清楚了。

很快,A小组的同学搭出了下面的图案(如图2),同时还指出:原来的立体图形是由两层正方体构成。

(图2)主视图

(图2)主视图

(图2)侧视图

马上,B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图形也可以由三层正方体构成,并展示出了他们制作的模型(如图3)。

(图3)侧视图(图3)主视图

(图3)侧视图

(图3)主视图

师:从效果上来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案都符合题意,这说明以上两个小组的解答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认真看看俯视图就清楚了。同学们不妨再试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法?

于是,C小组的同学搭出了图4的图案:

(图4)主视图

(图4)主视图

(图4)侧视图

(图4)侧视图

师:同样用三层正方体搭成的图4,给人的视觉就显得轻巧灵活一些。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D小组的同学又搭出了图五的图案:

图5的出现引起了强烈了反响。同学乙对图5的搭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从上面看到图5的形状是(图5)俯视图,不合题意,因此图5是不正确的解答。

(图5)主视图

(图5)主视图

(图5)俯视图

(图5)俯视图

师:大家同不同意同学乙的说法?

生:同意。

随后,E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图6的搭法。他们认为,这个题目有无数种解答方法,因为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可以上下任意移动,于是就有很多种结果。

(图6)

(图6)

对于图6的解答是否正确,同学们拿不定主意,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都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师:从实际效果来看,图6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但是在没有外力的协助下,图6中右边小正方体的位置,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只有当它落到底层时,才算一种固定的图案。因此图6的答案就是图4的答案。

……

师:在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丙:通过学习我认为,今后观察事物要做到全面、细致,不然就成了“盲人摸象”。

生丁:生活中的有些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比如,这个问题我就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种情况。

生戊:解决问题不仅要动脑筋,而且还要动手去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

……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模型、谈的感想都非常精彩。通过对模型以及它的俯视图进行比较,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如果我们不是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去观察、去发现,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有可能就是片面的,也会犯盲人摸象一样的错误。图5和图6虽然有一点点缺陷,但是这些同学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精神可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蓝蓝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教育,考试,教案,课件,试卷等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