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成 匠心所在.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天成匠心所在

作者:***

来源:《现代艺术》2020年第08期

蘇园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篆刻研究,特别是其篆刻,浸润了深厚、扎实的功夫,既与传

统的篆刻源流和客观规律相符合,又注入了个人情感和创作理念,给人以常看常新之感,形成

了个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苏园先生192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是当代巴蜀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苏园自小受家庭

环境影响与书法结缘,又在父亲的支持下进入私塾学习,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其父苏海溶

文化程度不高,但自学成才,在蜀中漆器工艺方面成就斐然。苏园早年的书法主要依靠自学,

从颜字人手,遍临古代名碑帖,后又在篆刻上下了很深的功夫,数十年致力于秦汉印、大小篆

的研究,并收藏了大量近代名家印谱。

一十岁时,苏园在成都市盐市口开设了一家铺面,经营书法、篆刻以及代写招牌等业务,

篆刻上师从蜀中名宿、四川大学教授易筠室先生。在先生指点下,苏园对篆刻艺术的体悟不断

加深,眼界大开,为其一生从事书法、篆刻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企业公私合营。自1958年起,苏园工作于成都刊刻工艺厂。作为厂

里的技术骨干,他培养了不少后生。凭借着精湛的篆刻技术,自1970年代他开始频繁活动于

巴蜀书法圈,参加政府、协会等组织的展览活动,名声渐大,并逐渐有人慕名拜师学艺或求

字、求印。此后,他多次参加巴蜀书坛对外的各种交流展,并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

苏园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篆刻研究,特别是其篆刻,浸润了深厚、扎实的功夫,既与传

统的篆刻源流和客观规律相符合,又注入了个人情感和创作理念,给人以常看常新之感,形成

了个人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苏园的篆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工稳雅致秀美,体现了秀雅隽逸的文人风度。他善于经

营位置,布局匀称开阔,体现了很好的章法性;其线条疏朗而流畅,以刀代笔,表现了扎实的

传统功力。在严守法度的同时又跳出程式化,他常于边栏处下功夫,依据印的形状调整结字,

“工”中寓“写”,法古出新,掺入己意。如“旧时天气爱春寒”印、“陶写性灵”印等,均可见一

斑。

另一类是他的写意印,自由泼辣,大胆奔放,绝不造作,精于写其“神”。用刀泼辣中寓内

敛、文字灵动中寓庄重,章法求奇而不怪诞、印面沧桑而不琐碎,以失衡求平衡,善于造险又

能化险为夷,做到了“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虚实相生,乱中有序。如

“黄叶邨主”印、“家住浣花溪畔”印等。苏园先生还为书画界的同道友人刻了大量的名章,根据

各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作出不同的处理。有取法汉印,显高古浑朴之气者,如“冯恩旭印”;有

灵动生趣者如“旭中”印;有结字奇正、通篇气势连贯者如“张友岚印”。

总体看,我认为苏园先生的篆刻无论章法、篆法、刀法及其后期处理都体现了别具一格之

艺术特色。

一、章法布局随形就势,变化万千

篆刻艺术于方寸之间显天地。印面的形状及大小每有不同,印文字数和字的笔画多少又有

区别,同时刻一方印往往有很多种思路:大小篆之别;朱白文之异;不同的文字内容所对应的或

粗犷或秀美的风格等。这种种变量都非常考验篆刻家的功力和艺术思维。苏园先生浸润篆刻数

十年,他在章法驾驭上体现了随形就势、收合有度的自由操控能力。

(一)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虚实”的概念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庄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李泽厚先生在《华

夏美学》中提出了“儒道互补”的概念,认为庄子的思想实际上大部分被应用在了艺术学、美学

领域,成为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一种补充。经过艺术家、哲学家的长期研究发掘,哲

学上的“虚实”概念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实”在篆刻中,是以字为实,以空白为虚。古人有“计白当黑”之说,而作品的意境美,

也往往由留白处体现。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一文中分析了虚与实的辩证

关系,艺术既要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更集中而典型地表现自然。因此,艺术的表现很多时候

不需要全盘托出,而是从“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就要求篆刻艺术要极为谨慎地处理空间

结构的变化,使虚与实都恰到好处,意境自然天成。

苏园先生不仅重视文字的配篆和整体造型结构,也注意文字以外的空间设计,更于用刀之

间,笔画千变万化。即使是同样的笔画,也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或虚或实,几者

相映成趣。

如“本无粉本意为之”印,此印以小篆人印,印内空间间隔匀称,结字工稳精细,显出文人

雅趣。同时,又在印面适当“造作”以增其斑驳灿烂之感,斑驳与清雅融在同一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