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策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

“四真”策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真”策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真故事、真问题、真情境、真情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悟师恩、换位思考促理解、巧妙沟通解心结,通过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师生关系;真故事;真问题;真情境;真情感

低、中年级的小学生自理能力弱,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他们既依赖又敬畏教师。因此,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从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是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典型课例。基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老师,回忆和老师发生过的故事,发现老师对自己的爱;二是通过讨论、辨析的方式理解、体谅老师,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三是意识到老师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要学会及时与老师沟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基于真故事、真问题、真情境、真情感开展教学,以促进师生之间真挚情感关系的建立。

策略一:基于真故事,敞开心扉悟师恩

道德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融入学生生活中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把握德育本质的独特视角,更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进行立体化、生活化处理的核心原则。课程学习并非孤立的学术活动,而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真实接触生活、主动投身生活、富有创意地塑造生活的过程。

就《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课而言,如何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和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中与教师交往的故事,来丰富和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呢?仔细阅读教材,发现这一课中呈现了这样三幅画面:秋游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下雨天,老师给学生撑伞;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主动帮助辅导……这就给了笔者以启发:由事情入手,从多个角度去发现爱、感受爱、表达爱。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关注学生与老师交往的细微小事,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回忆和老师相处过程中的真故事,感悟老师给予自己的爱与关怀。

思及此,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用画画的方式,呈现出自己和老师相处时难忘的场景,为课上讲述温情故事做铺垫。课堂中,有的学生深情回忆下雨天因踩水坑导致鞋子湿透,老师拿吹风机帮自己吹干的故事;有的学生生动讲述年级足球联赛激烈比拼时,老师为自己呐喊助威的场景;有的学生娓娓道来,因生病落下功课,老师耐心帮自己补课……学生用心表达着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与感动。

但有的时候,教师的爱往往是“隐藏的”,是“无声的”。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呢?教材中呈现的是一篇学生的作文,详细描述了姚老师眼神示意“我”扒拉她餐盒里没动过的饭菜的事情。事例的确打动人,但是这一情形在现代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此,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挖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资源,用班级学生的日记(上课埋头记笔记,没有听老师讲课,老师用眼神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作为教学素材,唤醒其他学生对无言的师爱的感悟。学生有了真实的感悟,纷纷敞开心扉:“竞选班干部时,我有点胆怯。老师微笑着冲我点点头。我鼓起勇气,站上讲台。”“演讲比赛时我获奖了,老师朝我竖起大拇指。”“语文课上,我想起那块漂亮的橡皮,手痒痒的,就去摸了一下。老师眼睛在暗示我:‘你怎么做小动作呢?”……

从不同的视角走近教师,学生就会发现教师的爱往往隐藏在一件件小事之中,体现在一处处细微的地方。当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教师最真诚的付出时,对教师的爱就会油然而生。

策略二:基于真问题,换位思考促理解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问题导向的理念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赋予了全新的理论内涵,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能力和判断力”。这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和教育活动的实践意义,赋予教育以更强的社会参与性和创新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设计“真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任务。这里的“真问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究,更是对现实生活和道德价值的质疑,是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主动探索的问题。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真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

教学《走近我们的老师》时,课前,笔者就设计了一份“老师的哪些做法与要求让我不能理解”的小调查表,全面收集学生暂时不理解,但饱含着教师良苦用心的问题。调查表回收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小困惑还真不少。比如,课间游戏老师要管,午间睡觉老师要管,食堂用餐老师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