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美学思想差异.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西方美学思想差异

作者:韩聪慧

来源:《中华手工》2021年第03期

摘要: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各自依赖的哲学观、宇宙观的不同导致其审美的差异,其所

蕴含的历史秩序和逻辑思路的不同应引起重视与研究。文章试以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发展历

程作为逻辑起点,在其宇宙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阐述其主体差异所在。

关键词:美学;历史秩序;宇宙观;比较分析

纵观中国美学史,呈现出数千年来从“礼”而起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精神脉络,饱含着中

国古典文化的风貌与精华。蕴含在其中的哲学意识和艺术见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直

接而深刻的作用。

一、“入世”的中国美学

美在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就有所体现,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是美和审美意识存

在最确切的证明。中国美学从远古时期就开始嬗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

延。重体用的中国人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将艺术问题与人生这种根本性的问题联系起来加以思

考,在表述和整理上,虽不像西方社会有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但在根本上贯穿着所独有的哲学

观念。

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的宇宙观是阴阳相生的太极图,而这阴阳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

“气”,阴阳循环、相互补充则形成了中国的天道——“天人合一”,重视有无相生就是中国哲学

和思维的特点,也是中国美学的特点[1]。

在远古时期的考古资料与器物中就显示了关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来源信息,但由于中国

古代美学的源头难以界定,我们只能从奠定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根基的时期开始讨论,这一起点

就是秦汉时期,在秦汉大一统时期产生了不少思想派别,其中儒家思想占主导,道家思想为补

充,儒道思想的延伸与交叉为美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的重

要时期,文学的高度自由,佛道释开始冲击儒学,玄学思想形成,出现了五言诗、山水画、抒

情诗歌等具有言情性质的文化式样,艺术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反映到审美上则是诗缘情而绮

靡。在美学形态上演变为对人物风度才华的人物品藻,较先秦两汉的美学向前迈进了一步。必

须要提到的是,由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法则,“气韵生动”由此作为一种

绘画的标准被提出,气韵代表了中国人内在的生命与精神,生动则代表了生命体征的外在表

现。其最重要的美学意义在于在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背景下,重新解释绘画的概念,重新解释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将绘画的根本价值归结为对宇宙万物内在的生命描绘,将

气的观念深入人心,来获取心灵上的高峰体验。

在现代词典中对“气韵”的解释是:文章、书法或绘画的“意境”或“韵味”,这意境所指为画

家所描绘的景象体现出的个人思想感情和境界,但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传达的

都是绘画者的思想和意图,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仅仅把绘画看作是一种普通技艺的看法,为欣赏

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气韵生动居于绘画六法之首位,在中国艺术领

域中充当着重要的原则。

“气韵生动”这一绘画标准在不断贴合时代主题发展的同时展现了中国美学的内涵价值,对

于中国艺术来说是画论的开端也是文人书画史的开端,在绘画中不再拘泥于形似,以“气韵生

动”作为最高标准来追寻万物神态,因此成为至今为止谈论最多的画论之一。经隋入唐,富有

朝气的士人文化与华美的宫廷文化互融互通,出现边塞诗、青绿山水、唐三彩等具有刚健之美

的文化式样。晚唐时期司空图的《二十四品》①更为鲜明地表现了儒道释合一以及禅宗的发

展,将禅宗思想化为一种审美的理想,晚唐正式进入美学发展时期。

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儒家理学的发展使宇宙观上升到哲学观,体现

在美学的特点是推崇平淡天然,强调直觉、灵感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元代文人缺失,民

间艺术获得高度发展,佛教占主导,在绘画上表现为脱离形、注重意的表达,此时中国美学发

生了将创作者内心的豪放自在摆到审美的最高位置的巨大变化,它蕴藏着中国美学从古典到浪

漫主义的转变。

明中叶以后的中国美学强调自我、个性相联系的重要意义,并且以它来冲破儒家礼法的束

缚,赋予它以特定具体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的过程中,李贽等人所代表的思潮

成為近代中国美学的先声。进入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的冲击,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美学

思想开始萌芽,王国维与蔡元培最为代表,受叔本华与康德的美学影响,学者开始深入地触及

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美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六十年代的文艺大讨论按其基本倾向大致

分为三个派别:主张美是客观的蔡仪、主张美是主观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