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秀教案.doc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秀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标准解读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资源的跨区域统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重点不是讲资源是如何跨区域调配或为什么要这样调配等问题。当然,在讲到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很自然的要涉及上述问题,但必须抓住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3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到处用”的过程。必修3前四章分别讲述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这四章都订要是以单一地理区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的动态联系。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深化。第五章主要讲述两个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目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最显著的有两个例子:一是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别一个是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本节内容就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荡然无存调配,不分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说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加深对南水北调背景的认识。

(2)通过读图说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并分析三线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树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及高中必修1、必修2以及必修3中已经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学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已对西气东输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此工程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另外,学生有一定的节约地球资源的意识,但并没有自律于自身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没有担负起对他人、社会进行宣传的职责。

2、学习能力

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地理材料的能力。

3、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由于处于青春期,他们普遍比较羞涩,课堂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比较差。

六、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3、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和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习的学习“惯性”促进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4、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解决问题

交流展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

教师活动:展示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地图、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资源分布等)说明不同区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知

合作探究一: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教师活动:举例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北煤南运等,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些工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与小组成员交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成果展示:请一个或两个小组先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同学的成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韩喜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赶紧 下载啊啊啊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