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docx

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和基本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受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态度,激发学生珍惜生命、挑战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内容的理解

1.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及其寓意。

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正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一)文言文的准确理解

1.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表达方感到陌生,需要引导他们逐步适应。

2.课文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可能难以理解,需要详细解释。

(二)精卫精神的内化

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精卫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

(1)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山海经》这本书?它里面记载了许多神奇的生物和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精卫填海》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你们知道精卫是谁吗?她为什么要填海呢?”

(2)简要介绍《山海经》和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里面记载了各种奇异的山川、生物和传说。精卫,原本是炎帝的女儿女娃,她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后来化身成了一只名叫精卫的鸟。她决心要填平东海,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的不屈不挠和对自然的挑战。”

2.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1)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精卫为什么要不断地填海呢?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对精卫精神的理解,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启示。待会我们会选择几个小组来分享你们的想法。”

(二)新课呈现

1.课文朗读与文言文语调训练

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全文,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特别是文言文中的停顿和重音。例如,在“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一句中,教师可以强调“文首”和“赤足”的读音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接着,邀请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调和停顿,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生字生词学习与运用

教师列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柘木”、“文首”、“白喙”、“赤足”等,并逐一解释其读音和意义。例如,“柘木”指的是一种树木,而“文首”则形容精卫鸟的头部有花纹。在解释完每个词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或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新学的词汇。例如,让学生用“文首”造句,描述一个动物或人的头部特征。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生字生词,还能加深对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造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课文分析

1.精卫形象的描绘与理解

(1)形象特点分析

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引导学生观察精卫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述精卫的样子,比如“它看起来像乌鸦,但头上有花纹,嘴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

(2)形象背后的寓意

讨论精卫形象所代表的寓意,如“文首”可能象征着智慧,“白喙”和“赤足”可能代表着纯洁和热情。让学生思考这些特征如何与精卫的精神相联系。

2.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深入

(1)女娃溺水的悲剧

重点讲解“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让学生体会女娃溺水的悲剧性,通过提问“如果你是女娃,你会有什么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想象力。

(2)精卫填海的决心

分析精卫化身后的行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讨论精卫为何要填海,她的行为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他们,会如何面对类似的困难。

3.课文语言的鉴赏与运用

(1)文言文的鉴赏

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朗读来体验文言文的美感。

(2)现代文与文言文的对比

将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如“溺而不返”与“溺水后没有回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表达特点的认识。

(3)语言运用实践

设计一些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练习,或者反过来,将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学的词汇,如用“文首”造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语言运用

1.词汇运用与造句练习

(1)课文中新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