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3.1.1《六国论》2(苏教版必修2).pdf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3.1.1《六国论》2(苏教版必修2).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清市实验高中语文学科编写人:毛磊审稿人:陈红艳

《六国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古

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高二上学

期文言文按时代编排,本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

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

响。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

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现行高考《考

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两中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课文中词语的积累和文章的背诵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4.背诵本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转变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

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错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就是

仅限于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层级B)的培养。从而忽视了(能力层级C)、(能力层级E)

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下降,不能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

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

五、教学方法

1、要在开始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文言文的旧习,使学生明白“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只

是简单翻译、背诵。而是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学生

转变观念后,可启发学生以一篇议论文的观点来分析文章,对不明确的问题适当适时点拨。

2、学案导学:见本课学案。

3、可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辅助工具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前三段。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一镜矣!”(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

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

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积累:

(1)、走进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

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

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

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

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

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

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