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XXX《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根据我国学制,学前儿童是指还未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
其中,幼儿阶段指的是年龄在4-6岁之间的儿童。
2.学前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
展和情感社会性发展。
3.在中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
“小型成人”,而现在我们认为儿童是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
体。
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期。
5.法国思想家XXX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
生时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观念和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
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
认为良好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
学家XXX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7.XXX用研究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XXX提出
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XXX在瑞士开始
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
理学的支柱。
8.XXX是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
界的“秩序”的教育家。
9.英国生物学家XXX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
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
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
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
者是英国生物学家XXX。
1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XXX,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XXX。
12.这是高尔顿的代表性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再
给我一个特殊的世界,让我在这个世界中养育他们。我敢保证,
在这十二个婴儿当中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天份如何、嗜好
如何、倾向如何、能力如何、其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可以训
练他们成为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或者
乞丐或盗贼。”
1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4.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
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
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5.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
种研究方法。
16.个案研究法(casestudy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是
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
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
案例研究法。
17.纵向研究是相对于横向研究而言的,也叫追踪研究,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
18.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studies),也称“比较文化
研究”。它指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揭示在不同社会条件下,
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异同,从而为把握
社会心理现象中的普遍性提供认识依据的一种方法和活动。
19.横向研究(nalresearch),也叫横断研究,是指通过
在同一特定时间内比较不同年龄组的被试来研究发展倾向的一
种方法。
20.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
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
的特点与转折点。例如,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
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势。
21.自然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被研究对象
的行为和活动,而结构性观察则是在研究者设定的特定情境下
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活动。两者的不同在于,自然观察法
更注重被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而结构性观察则更注重研究者
的设定和控制。
自然观察法是一种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儿童行为
来获得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方法。结构性观察法则是在预先
控制的情境中进行观察。XXX在研究儿童道德推理和一般智
力发展时采用了临床法。
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
是质变的过程。
关于儿童发展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形成了机械模型和机体模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关于遗传与环境哪个对儿童发展影响更大的争论最早始于
XXX和XXX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儿童心理》的作者是德国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