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第九章.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效果第三节艺术作品的鉴赏但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相比又具有不同的特点。美术形象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存在方式,是完全直观的、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感受、为审美心理所把握。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克的《呐喊》等。这些具有鲜明个性并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集中地体现了社会的审美理想,几乎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二)审美意象意象即饱含艺术家情感、理趣、心志之象,是经过艺术家感情浸润的,用来表现艺术家情感、理趣、心志的自然生命本体,也是人类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等之终极追问的情感符号。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象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内心图像。我国传统文论中的意象多是指此种与主观的意念、情趣,相契合、相接纳、相融会的客观对应物。因此,审美意象常常出现在诗歌、影视、西方现代绘画等艺术形态中。克罗奇在《美学》中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中国艺术家往往把个人的性格情趣寄托于意象中,甚至把中国传统哲学佛、释、道、禅学、美学等思想引入自己的作品中,所以不为人生世相所羁绊而出入自由,从而达到在与自然的交复往来中与自然万趣和谐相处。但是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与我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意象不尽相同。西方意象主义认为,意象是情感和思想的复合体,是艺术家思想的客观对应物。是“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庞德语)。比如斯帝文森《坛子的轶事》中“坛子”即是艺术、秩序、文明等的象征;里尔克的《豹》中“豹”则象征生存困境中人类的挣扎等。这里,意象成为了人类对于宇宙人生历史文明等思索的载体和代言物。由于现代派艺术被新的艺术潮流所代替而融进历史之时,艺术理论界没有找到适当的词汇来概括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便从中国传统文论中把“意象”的古意发掘出来,合理地概括现代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由此,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意象与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的意象的不同点在于: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意象不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一般由情感深深浸润之后,层层延展其丰富的“能指”,并且与多个意象共同构成完整而蕴藉丰富的审美意境,从中传达艺术家的情感、理趣和心志。意象在此是指代情感的对应物。而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的意象则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往往采取对意象进行描述、刻画,让其在描述和刻画中承载某种意图,负载某种思想,使意象成为人类思想情感复合体的象征。艺术家寻找意象的过程,同时也是确立、提炼、升华思想的过程。摄取意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意象的整体刻画;其二,意象的组合或叠加。意象的整体刻画可以以里尔克的诗歌《豹》为代表,使用强劲的笔法,素描了一个困于铁栅栏之中的“豹”的“力之舞”的绝望奋争直至奋争的绝望。于是一切“力图改变,力图挣脱”的“伟大意志”只能“昏眩”于这永无止境的“铁栅栏”“什么也不能收留”无尽“缠绕”中。这一个栅栏中“步容”的“豹”是诗人深层精神内涵的“客观对应物”。诗人不是从对象上直觉到某种脆弱的审美灵感的简单的直抒胸臆,而是抑制住某种骇人心肺的灵魂震颤换一种近乎冷酷的沉静,把一切“能指”孕于“所指”之中。罗丹的雕塑《行走的人》也是对一个没有头颅甚至没有四肢的人体的极富张力的刻画,从而塑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视觉形象,象征了人类永远走在不可知的未来的路途之中的执著和勇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贯穿影片始终的意象——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遭遇的一种深刻象征。意象的组合或叠加是艺术家摄取意象营造意境的一种方式。这是影视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蒙太奇。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选用一组浸润了诗人浓郁思乡感情的意象,并把这些意象合理地组合为使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最后水到渠成地与诗人一起融于这意境之中,游子思想之情则喷薄而出,汩汩流溢。意象主义大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地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无数花瓣。”就采用了“面孔”和“花瓣”两个意象进行叠加的“蒙太奇”手法。从而形成了开阔的情感空间,形成了一种“主客体相对应又超越的意象关系场”,也是“意象结构与情感深度、广度和力度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应”①。不过,西方现代艺术中很多著名的作品中也呈现出了意象的组合和叠加的特点,如夏加尔《我与村庄》、米罗《犬吠月》、达利《记忆的永恒》、毕加索《格尔尼卡》、德尔沃《熟睡的维纳斯》等具有超现实主义的作品等,中国画家何多苓的作品《亡童》中也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艺术家抓住了这些意象,使情感

文档评论(0)

医药前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医药相关文档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