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鉴赏评论《乡愁诗两首》课件1.pptVIP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鉴赏评论《乡愁诗两首》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置作业1.背诵乡愁诗两首。2.完成相关习题。退出乡愁诗两首《逢入京使》《渡汉江》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研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情境导入人生有亲情、爱情、友情,还有一种感情便是乡情,这种神绕梦牵的情感总是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怅,多了一份守望和向往。没有人逗留他乡时会忘记自己的故乡,总是因为某种原因,会让自己心绪难平,甚至泪光盈盈。你们知道关于体现“乡愁”这一主题的诗有哪些?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两首乡愁诗,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2.品味诗中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岑参(约714-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军到安西、武威等地,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擅长于七言歌行。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词语释义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泪水很多的样子。凭:倚仗,靠着。君:这里指入京使。传语:捎口信。岭外:即岭南。音书:音信。断:中断,断绝。复:又。历:经历,经过。怯:畏缩,提心吊胆。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初读古诗,要求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小组内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要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课文研讨《逢入京使》:岑参(约714-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军到安西、武威等地,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擅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1本诗选自《岑嘉州诗》,作于天宝八年(749年)诗人赴安西(现新疆库车一带)途中,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远方的亲人,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双袖全都湿透了。骑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一时没有纸笔,无法写信。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渡汉江》: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作者贬居岭南,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但是真正快到家乡时,却又提心吊胆,生怕残酷的现实打碎心中的梦想,不敢询问熟人家乡的情况。2反复品读,学习鉴赏1.仔细品读《逢入京使》,体味诗中平易又显丰富的韵味。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2.《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现的心理十分矛盾,仔细体味,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之处。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像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

文档评论(0)

livestu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