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一词在系统建设中的含义是用一组规范的步骤、准则和工具来进行某项工作。基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概念的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approach)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规范的步骤、准则与工具。

运用结构化的思想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首先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programming,SP)。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结构化方法的应用不断发展,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些学者与工作者相继提出的结构化方法不下三十余种。这些方法各有特色,但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是相同的。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

结构化方法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用户参与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用户是各级管理者,满足他们在管理活动中的信息需求,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目的。由于系统本身和系统建设工作的复杂性,用户的需求不容易一次表达清楚。随着建设进程的推移和工作的深入,用户需求的表达和系统建设专业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才能逐步明确、深化和细化。另外,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在实现各种功能时,人与计算机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用户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有较深入的了解,专业人员也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和使用方面的习惯与要求,以协调人-机关系。因此,用户必须作为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者的一部分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直接参与工作。特别是组织的主要领导者必须十分重视、亲自领导和直接参与系统的建设工作,确定信息系统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调配所需资源,审核系统建设的阶段成果,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

(2)严格划分工作阶段的原则

为了建立系统建设的科学秩序,保证建设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结构化方法严格按照系统生命周期划分工作阶段,对每个工作阶段的活动内容、工作任务及所用的方法、工具和准则都有明确的规定,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产品)也有具体要求。结构化方法总结了早期信息系统建设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强调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进行逻辑方案的探索,弄清系统要为用户解决哪些问题,避免过早地进入物理设计阶段。也就是说,在进行系统开发时,要充分地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进入系统设计阶段,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3)自顶向下的原则

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各阶段,结构化方法强调在工作中贯彻自顶向下的原则,先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然后逐级分解,逐步细化。这一原则使建设者在系统建设整个过程中始终把握全局,致力于总体目标与功能的实现,这有利于各部分的合理分工、协调一致。

(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

结构化方法强调各阶段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每一工作阶段的成果必须用明确的文字和标准化的图形、图表,完整、准确地进行描述,这些文档不仅是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而且是开发者与用户或其他人员进行交流的依据,有的文档还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可以防止由于描述的随意性造成开发者之间的误解而贻误工作,便于工作交流和各阶段的交接,便于今后对系统进行检查、修改与扩充。结构化方法重视用标准化图形来表达工作成果,图形表达工具使工作成果一目了然,避免了许多烦琐的文字,可读性、可修改性好,不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又简单明了,容易掌握,便于与用户进行交流。

结构化方法使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程化方法,但它也有不足,主要包括:

①开发周期长。应用结构化方法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少则一年,多则数年。这一方面使得用户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得到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更为重要的是,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等到系统开发出来以后,当初所依据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

②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两个阶段之间有“间隙”。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与系统设计的物理模型没有明确且一致的对应关系。

2、原型法

原型法(prototyping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在关系数据库和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4GL)等开发环境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方法。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和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基本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反复修改。用户在运行、使用原型系统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可以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更精确、更具体

文档评论(0)

chinablue_1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Knowledge&解决方案Super Share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