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四书学”之解经特色.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论元代“四书学”之解经特色

摘要:元代“四书学”为统治者所推崇,并获得了官学的地位,

出现了许衡、刘因、吴澄、金履祥、许谦、陈栎、胡炳文、朱升、

倪士毅等解经学大师。学者们融会“朱、陆”学说,对宋学经传注

疏进行补充发明,且对“四书”解释多有创新,创造出元代“四书

学”旗帜鲜明的解经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既源于“四书学”所存

在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也来自经学大师个体的学术旨趣,更是中

国传统经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使然。

关键词:四书;理学;经典解释;方法

南宋大儒朱熹合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并

著《四书章句集注》为之注解,标志着“四书学”的确立。然而,

由于朱熹卷入了南宋末年的“庆元党禁”,使得“四书学”随着朱

熹本人受到的政治压迫一道遭遇重创,始终无法进入官学领域。自

南宋理宗起,朱熹及其“四书学”逐渐为统治者所推崇。不过,“四

书学”一直未被官方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认可。直到元代仁宗、英宗、

文宗三朝,孔子的封号不断提升,国家恢复了科举制度,并以《四

书章句集注》为士子科考的主要依据,“四书学”的发展与国家权

力制度实现了有效链接后,“四书学”才正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社

会地位。它促使元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四书”作为自己毕生

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以许衡为代表的鲁斋学派,以刘因为代表的静

修学派,以吴澄为代表的草庐学派,以金履祥、许谦为代表的北山

学派,以陈栎、胡炳文、朱升、倪士毅为代表的新安学派等诸多“四

-页脚--

-

书学”学派。这些学者的“四书”解释思想虽呈现多元化态势,但

其中也不乏共性。元代“四书学”之解经特色,正是从这些共性中

演化而来。

一、融会“朱、陆”学说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曾提出过两种风格迥异的“四书学”

解经思路:朱熹主张借形式化加以拓展的知识论路向,陆九渊秉持

借践行性予以证成的实践论路向。朱熹认为,“读书”是认知者借

助于圣贤的言论间接把握事物之“理”的方式,他以四书的原文和

原义作为其经典解释的出发点和依据,强调义理的阐发须是建立在

探明经文本义的基础之上。陆九渊认为,圣人之心比经典更为重要,

经典的具体解释中,以己意说经,走体证式的道路,对于圣贤典籍,

最重要的是从中窥见圣贤之心,得其精神旨趣,而不是字释句解,

依傍附会

康宇:《宋代经典解释方法建构》,《哲学动态》2009年第7期。

。朱、陆二人的经典解释学说影响深远,不过至元代由于朱熹学

说的尊崇地位,除史蒙卿、程端礼、邵大椿、桂本、王幼孙等少数

宗陆一系外,各“四书”学派基本都是宗朱学派的延伸。如鲁斋学

派的许衡,静修学派的刘因均是赵复北上

赵复:南宋程朱理学大家。1235年元军攻陷湖北,赵复成为俘虏

被送到燕京。为了传承民族文化,赵复同意留在北方以所学教授学

生,并将程朱之学笔录授予在元朝中被重用的几位名儒。总的来说,

赵复北上的贡献有三:把程朱理学系统介绍到北方;开北方书院讲

-页脚--

-

学之风;建立了元代北方理学的传授体系。据《元史》载:“北方

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传授程朱之学的传人。《宋元学案·鲁斋学案》上说:

自石晋燕云六州之割,北方之为异域也久矣。虽有宋之儒叠出,

声教不通。自赵江汉以南冠之囚,吾道入北,而姚枢、宝欲、许衡、

刘因之徒,得闻程朱之学以广其传,由是北方之学郁起,如吴澄之

经学,姚涟之文学,指不胜屈,皆彬彬郁郁矣。

据记载,许衡在研习了赵复所授的程朱之学后,大有“今是昨非”

之感。他要求弟子尽弃前日之学而重新开始学习,并称:“朱子《小

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能明此书,虽他书,不治可也。”(《宋

元学案·鲁斋学案》)许衡以“性即理”的理本体论为解释形上学,

力主以“格物致知”的方法解释经典,以“四书”阐发义理。与之

相似,刘因早年学习的是训诂疏释之学,后接触到理学传注之学曰:

“我固谓尚如是也”,遂主张读书“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

议论”(《宋元学案·静修学案》),必须以“求实”的精神对经典进

行解释,不可对经典本文不得正解而妄发议论。

又如元代南方“四书学”大成者吴澄,直承朱熹、黄干、饶鲁一

线,强调治经要在辨别真伪,重经传之分,注疏要发挥义理。他曾

言:“朱子训释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