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诗译文及赏析.pdfVIP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诗译文及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

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

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

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

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

仅。“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

“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

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

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

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

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

了。

赏析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

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

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本文可分为三层来赏析: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

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

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

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

泊而又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夜色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

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

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

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

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

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

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

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

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

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

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

容性,可以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