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平仄规则.docx

律诗的平仄规则.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律诗的平仄规则

律诗的平仄规则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诗歌的韵律和谐与节奏美感。以下是对律诗平仄规则的阐述:

一、基本定义与概念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仄声则包括上声和去声,而入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在古汉语及方言中仍有保留。

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平仄规则的具体内容

1.相替:指在本句中,相邻音节点上的字平仄交替。这是为了避免音调的单调,增加诗句的音乐性。如:“白日依山尽”。分三个音节:白日——依山——尽。相邻两个音节是“白日”和“依山”,它们的音节点上的字是“日”和“山”平仄声交替。“尽”是单字音节,自成音节点,所以也要和相邻音节点上的“山”字平仄交替。如果不相替,就叫失替,违反诗律。七言在五言前加两字类推。

2.相对:指对句和出句在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对。这是为了形成对比,增强诗句的张力。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对句第一音节点上的字“河”,与出句第一音节点上的字“日”,平仄相反。“海”和“山”、“流”和“尽”,平仄也是相反的。如果不相对,就叫失对,也违反诗律。(全面而言,相对是指:偶数句和它的上一句,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对立。)

3.相粘:指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在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声调要相同。这是为了保持整首诗在音调上的连贯性。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下联出句是“欲穷千里目”,上联对句是“黄河入海流”。“穷”和“河”以及“里”和“海”,平仄是相同的。至于“目”和“流”,因第三句尾字必须用仄声,所以就不能相粘了。如果不相粘,就叫失粘,严重违反诗律。(全面而言,相粘是指:奇数句和它的上一句,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相同。)

失替、失对、失粘,在格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特殊规则与注意事项

1.孤平:在平声韵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句内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孤平是律诗中应避免的,因为它会破坏诗句的平衡和谐。但在实际创作中,对于孤平的定义和判断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般而言,无双平相连的平韵句,即为孤平句。我们论平仄时,一般只讲音节上的偶数字,对音节上的奇数字不太讲究。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在“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却非讲究不可。除非实行拗救,否则这五个字的平仄,一个也不能变动。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变为“仄平仄仄平”,就成了无双平相连的平韵句,这就犯了孤平,旧称“一萍飘水”;如果第三个字用了平声,变成了“平平平仄平”,这就犯了孤仄,旧称“孤雁单飞”。但现在诗词界多数人,已不忌避孤仄了。

特别强调一下,把孤平的定义定为“在平声韵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句内只有一个平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平仄仄平仄仄平”中,除韵脚外,句内有两个平声,但仍犯孤平;而在“仄仄仄平平”这个平声韵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句内虽只有一个平声,但并不是孤平句。

2.三平尾、三仄尾:诗句的尾三字如果全部为平声或仄声,则分别称为三平尾和三仄尾。这两种情况也是律诗中应避免的,因为它们会影响诗句的韵律美感。无论是哪种句式,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叫三平尾(也叫三平调);句尾连用三个仄声字的,叫三仄尾(也叫三仄调)。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本句必然“失替”,是严重违反诗律的现象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律诗平仄规则中的一个口诀,意思是诗句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但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规则。这是因为古汉语中音节的重音多落在第二、四、六字上,这些字的平仄对诗句的韵律影响更大。

四、实例分析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严格遵循了律诗的平仄规则。首句“国破山河在”中,“国破”与“山河”平仄交替,“破”与“河”平仄相对;次句“城春草木深”与首句在平仄上相对;第三句“感时花溅泪”与第二句在平仄上相粘;第四句“恨别鸟惊心”则与第三句在平仄上相对。整首诗在平仄上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感。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