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求和教学设计.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版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等差数列的求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隙积术、招差术及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发展历程,并会用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简单的等差数列之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差数列的求和中的经典导读、经典原文、文化雅苑、思考

实践、拓展园地查阅资料体会等差数列求和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通过探究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

善于发现规律及运用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探索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

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隙积术、招差术及高阶等差数列的求

和公式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奋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研究高阶等差数列求和的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隙积术、招差术

教学方法:上网搜集资料,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电脑、手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教育贷款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

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先学习一

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可以

得到数列:1682,1758,1834,1910,1986,()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

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

位:kg):48,53,58,63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

水库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

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

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三个数列:

(1)1682,1758,1834,1910,1986,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数列的特点,深刻理解等差数列。

步骤2:查询资料,经典导读(提供资料)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

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n是指数在数列中的具体位置,

即项数。等差数列是人们从各种数列中总结出来的数组的一个特征,在现

实生活中有多种应用。

人们很早就已发现这种数列现象。据研究,古埃及人已经掌握等差数

列的求和方法,古希腊的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知道等差数列的计算。在

我国《九章算术》《张丘建算经》等早期数学著作也已记载了等差级数的问

题。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栝正式提出了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他

将其称为隙积术,这一创举是宋代数学的一项重要成就。

隙积术,即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首创的。

沈括晚年定居镇江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每卷分若干条。全书三分之

一以上的条目与科学技术有关。其卷十八第四条记载的隙积术、会圆术是

数学方面的两个成果。隙积术给出累綦、层坛的体积以及积罂——长方台

形垛积的求和公式。沈括说:“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

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

隙积术的计算方法和现代数学中“积弹”的算法相似,即把同样的很

多物品如鸡蛋等层层堆积,各层都是一个长方形,自下而上,逐层在长、

宽方面各减少一个,求其总数。其计算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s=n/6〔a

(2b+B)+A(2B+b)+(B-b)〕其中a是上底宽,b是上底长,A是下底宽,

B是下底长,n为层数,s表总和。这一公式是从等差级数和自然数的平方

级数推衍而来的。后来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

和元代朱世杰所创的“垛积术”,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得.

设计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等差数列公式及发展,感受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

步骤3:高斯的故事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