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结构变迁.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派旗袍”结构改良

20世纪早期,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时尚中心,上海女性的着装主要混合着三种倾向。其一是洋装化倾向,洋装是随着西方列强而进入上海的舶来品,从造型、结构到装饰完全按照当时西洋服装的程式复制。其二是延续古制的传统倾向,延续古制的女装则主要分布在中老年女性和劳动妇女这一阶层中,由于着装观念的定式作用,她们的服装造型与结构难以改变。其三是受欧美服装造型和西洋裁缝技术影响的以新式旗袍为代表的改良倾向,“海派旗袍”结构的总体特征正是以这种改良旗袍为前提的。

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象征着知识女性的女学生,她们文明、时尚,成为民国新女性的理想形象,以至于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纷纷扮作女学生模样。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服饰制度的条例,其中规定旗袍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与手脉中点,色蓝,纽扣六”,确定了典型的旗袍式样。这一服制条例的颁布确立了民国新旗袍式样的基本形制,在世风观念的导向上给予了新兴着装方式以肯定。

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30年代后期人们参照西式裁剪方法对旗袍的结构进行了改良,从现存实物看,更多出现在长袖的呢、棉、夹等秋冬装旗袍结构上,为了解决腋下褶皱量问题而采用了斜肩分片、腋下收量或分片配袖;为了更加突出胸、腰、臀三围的立体感而将前后腰身适度收取省量等种种新式结构设计,使传统的一块布式的平面裁剪走向了分体组合。此后,这种改良结构被广泛衍用到短袖和无袖旗袍的结构设计中,使旗袍的造型愈加称身合体。

从“海派旗袍”的造型变迁可见,由掩盖人体的宽松的直线造型转向表现人体的半紧身、紧身的曲线造型正是它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逐渐吸收西方服饰的审美观念和制衣技巧,融合东西文化的表征。“海派旗袍”融合中西的结构改良,可以说是中国女装结束延续数千年平面结构历史的一种标志,是中国服装迈向立体造型的第一步,它的成型为中国服装的结构设计和技术创新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