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VIP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目:在音乐教学中,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最适合用于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音乐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与应用。A选项定量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程度,如音准、节奏等,但不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情感投入;C选项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于监测学生的进步情况,而非专门评价表现力和情感;D选项终结性评价则多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B选项定性评价则可以通过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描述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因此,最适合用于评价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投入的评价方式是定性评价,即选项B。

题目:下列哪位音乐教育家首创了“音阶手势”,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A.达尔克罗兹

B.铃木镇一

C.约翰·柯尔文

D.奥尔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音乐教育历史与人物知识的了解。A选项达尔克罗兹主要贡献在于体态律动教学法;B选项铃木镇一以“铃木教学法”闻名,强调“母语教学法”;D选项奥尔夫则创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音乐教育;而C选项约翰·柯尔文首创了“音阶手势”,即柯尔文手势,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音的高低关系,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C。

题目:在音乐课程中,以下哪一项最符合“理解多元文化”这一基本理念?

A.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

B.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

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多个方面,其中A选项“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主要关注实践与创新;B选项“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强调情感体验与音乐特色;D选项“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则关注评价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而C选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直接对应了“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即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接触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正确答案是C。

题目: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中提出的,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中心地位的课程模式是?

A.螺旋式课程

B.直线式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布鲁纳教育思想的理解。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概念,即按照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将学科的基本结构以不断拓广加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在不断上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B选项直线式课程则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直线前进;C选项分科课程主要关注学科的分立与独立;D选项综合课程则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因此,与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的理念相符的课程模式是螺旋式课程,即选项A。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10分)

题目:

给定音乐素材(简谱示例):

1=C4/4

35|653|212|3-|

创作旋律:

1=C4/4

(原素材)35|653|212|3210|

(变奏1)356|5321|7653|2---|

(民乐元素)612|3565|32176|5-35|

(回归)35|653|212|3210|

答案解析:

原素材运用:

首先,我保留了给定的音乐素材作为旋律的开头,以保持与原素材的连贯性。

变奏部分:

在第二小节进行了变奏处理,通过改变音高走向(上行至7再下行)和节奏型(增加了附点音符),增加了旋律的动感和变化性,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感的追求。

融入中国民乐元素:

在第三小节,我引入了具有中国民乐特色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只使用了1、2、3、5、6五个音,并通过级进和跳进的方式,营造出悠扬、古朴的民乐氛围。

同时,该小节末尾以5音下滑至3音,模仿了古筝或琵琶等弹拨乐器的滑音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民乐特色。

回归与统一:

最后一小节回归原素材,通过重复开头旋律,实现了旋律的统一与完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听觉感受,便于他们记忆和演唱。

整体分析:

这段旋律既保留了原素材的精髓,又通过变奏和融入民乐元素,增加了旋律的多样性和吸引力,符合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特点。同时,旋律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演唱,适合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材料。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15分)

题目:

请分析贝多

文档评论(0)

halw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