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第6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x

复习课件:第6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辑1.该系列是作者在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基础上修改制作而成,以纲要为主,选必为辅(简单融合版),本课件是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所取舍,比较注重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史料,强化史料实证素养。2.课件中所选题目题目都是挑选的具有较强典型性的高考真题或大市摸底题3.本课件系列并非完全原创,其中部分思路继承了部分老师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时空坐标】

隋唐总体封建社会的繁荣,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具体表现政治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严重破坏了中央集权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三教鼎立,儒学出现发展危机,儒家提倡”三教合一”;科技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民族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外交水陆交通发达,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隋唐(A.D581-A.D907)阶段特征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解读:要考什么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2.认识隋唐时期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一)

【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0北京·4唐代长安城商业的发展山东·3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2021江苏·3·唐科举制天津·3·唐三省六部制北京·2·唐三省六部制湖南·3·土地制度2022【甲】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广东·3北齐至隋唐政府机构变化湖南·4隋唐选官制度变化重庆.3唐三省六部制2023山东.3.隋京畿区的东移湖南.17·租庸调制(唐朝前期)两税法(唐朝中期后)湖北.16·科举制(隋朝);天津.3·两税法(唐朝中期后)重庆.3·科举制(隋朝)科举制(唐朝)2024【吉、黑、辽】卷.3科举制考查内容:(1)政治制度上,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命题的热点;(2)经济制度上,对于赋税制度如租庸调制、两税法以及土地制度考查较为频繁。备考策略:(1)一个“基础:隋唐制度创新的很多内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基础;(2)三个“制度创新”:①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体现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逐渐完善和成熟;②中央官制: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大大强化了皇权,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③赋税制度:租调制→两税法,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两税法也是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一大里程碑。”考查方式:注意制度变化出现的原因、特点、影响等,题目形式灵活多样,有图表、图片等,且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选择题、材料题均有考查可能

选官制度依据标准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夏商周隋唐至明清【探究】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血缘军功品行门第才学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察举不问出身后有累世公卿士族政治平民科举入仕官僚政治成熟材料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

作用: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促进了阶层流动促进了阶层流动;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方式: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前期:品行、才学;后期:门第(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先考察而后推举)【拓展】察举制(选必1,P30-31)乡里清议地方推举考核中央授官一、选官制度材料一: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需要经过考试而后始能量才录用。—白寿彝《中国通史·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材料二: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选拔形式:考察与考试相结合选拔标准:乡里清议、德才兼备弊:东汉后期,察举制已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晋书·卫瓘传》①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文档评论(0)

拓荒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