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高中学2024年高中历史1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VIP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2024年高中历史1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0-

重庆市一般中学学2024年中学历史1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学者张政娘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有助于探讨当时的

①军事斗争②天文历法③土地制度④商品经济⑤文字书法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周武王征伐商国,在甲子日的早上实行岁祭并进行贞卜,克商后于辛未那天,在阑驻扎时论功行赏,右史利以铜、锡等物做檀公宝尊彝作为纪念。故材料有助于为探讨牧野之战、商代占卜及商代铭文字等历史现象供应有力证据,故①②⑤正确,B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商代土地制度、商业发展等信息,故③④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解除。

2.《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豪强地主

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 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气

C.不担当赋税徭役义务 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得出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正确;豪强没有行政权,解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解除B;依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他们要担当徭役,解除C。

3.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很多讲解并描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更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A.变更了基本教义 B.出现了人文关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迎合了本土文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可知,佛教文化传入后经验了以早期佛教教义为主到汲取中国传统儒家忠孝思想的变更,说明佛教在文化方面呈现出肯定程度上的本土化,故D项正确;佛教基本教义传入中国后并未变更,解除A项;题干未体现唐朝佛教教义注意人文关怀的相关信息,解除B项;题干未体现民族融合现象,解除C项。故选D。

4.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在给西方人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依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儒者重视,日夜手不释卷。该书体积并不很大,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利玛窦这段话的核心是

A.感叹中国饱学之士众多 B.阐述中国古代学术特点

C.赞扬中国传统文化旺盛 D.提倡中西文化沟通与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尤受儒者重视……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可知,传教士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学术多以伦理为核心,疏于科学探讨,且中国学问分子热衷于探讨儒学经典,思想上并无创新,体现中国传统学术重道轻器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强调传教士利玛窦感叹中国人才众多,解除A项;题干未体现对传统文化旺盛的赞扬,解除C项;材料中利玛窦并未主见融合中西文化,解除D项。故选B。

5.1911年,清政府出台“铁路国有”政策,宣布“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由此剥夺了各省商办铁路的权利。时人指出:“以路抵款,是政府全力夺自百姓而送外人。”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以路权抵押换取外债 B.集中全国力气建立铁路

C.减弱商办铁路的实力 D.强化对地方经济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以路抵款,是政府全力夺自百姓而送外人”可知,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实质上是出卖国家铁路利权,掠夺人民财宝以偿还对外赔款,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反映清政府收回路权为建立铁路作打算,解除B项;减弱商人实力、强化地方经济限制均不是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的主要目的,解除CD两项。故选A。

6.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看法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相互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 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合力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不幸精神涣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