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docxVIP

论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

作者:张立新

来源:《语文学刊》2013年第1期

○张立新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即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写出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使广大读者重温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在批判了其妥协性、不彻底性中,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同时,高度赞美了鲁迅先生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人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牢笼,以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蒙主义思想。

[关键词]阿Q;精神胜利法;典型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1-0093-03

1921年,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不朽的、二十世纪初中国落后的国民典型形象——“阿Q”。“阿Q不是一种精神的性格化和典型化,不是一个集合体,而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而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典型了。”[1]

一、阿Q的形象及“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分析

《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以一个活动在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农村历史舞台上的有血、有肉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备受地主豪绅剥削压榨和封建意识毒害最后被所谓“革命党”无辜枪杀的农村雇农形象。阿Q有着极为复杂的性格内涵,其性格的主线则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同于一般农村雇农的特殊性格——即“精神胜利法”。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即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又不能正视社会现实,而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的病态心理之中。

阿Q的精神胜利法,首先,他不敢正视现实,总是用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方法来麻醉自己。在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阿Q——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受到严重伤害的农民。他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变撑船”。[2]53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有一次,阿Q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在现实面前虽然他的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在精神上他却“常处优势”。他从来不想寻求正确的方式去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而总是用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来掩盖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惨重失败,从而求得自我精神的安慰与陶醉。如,当和别人发生口角时,它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当被赵太爷打了,他会想:“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但想起赵太爷这么威风,现在居然成了他的儿子了,就得意起来。其实,阿Q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他从来看不起未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这在他看来“真是不曾见过世面”。当然,他也很鄙薄城里的人,因为他们管“用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叫‘条凳’”,而未庄人叫“长凳”;“油煎大头鱼”,“未庄人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人却加上切细的葱丝”,这些在阿Q看来,都是城里人错了。有了这些想法后,阿Q觉得自己特别高大、完美,因而心中得意万分。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又如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后来,未庄人很快知道阿Q有这种“精神胜利法”,在打他后,总逼他承认:“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在别人看来,阿Q这是“遭了瘟”。然而阿Q自贱自己之后,却依然可以“心满意足”,因为“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阿Q又感到自己高大起来,因而也就有“愉快”如前了。

其次,麻木健忘、自轻自贱。阿Q遭了失败后,依靠自我安慰也有摆脱不掉痛苦的时候,每逢这时,“忘却”“这件祖传的宝贝”就会发生奇特的效力,帮助阿Q平衡心态。如果依靠“忘却”也无法摆脱掉痛苦,阿Q还会用“自轻自贱”的方式,麻醉自我,使自己最终忘记痛苦。比如一次,阿Q丢了钱,“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心中实在难过,“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匆匆不乐”。这时,“阿Q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

文档评论(0)

152****4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