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实践性与科学性的有效统一,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生动、具体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大概念思维。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会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知识学习,同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规整信息,以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本文以高中地理“地貌的观察”教学为例,探寻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对策,以助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明确学习主题

(一)解读新课标

针对“地貌的观察”的教学,新课标提出:运用野外实际观察方式或者是通过影像、图片、视频,识别地貌,同时对地貌景观特点进行说明。其中“识别”是对地理信息的有效提取,对其景观主要特点的有效辨识;而“说明”是对景观特点、形成原因、物质构成的明确描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地貌”就是指地球表面的多种形态;“景观”指的是某区域所具备的景象,即视觉效果。其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野外实际观察方式或者是通过影像、图片、视频。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野外考察通常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灵活运用,为学生打造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清晰、明确地认识与了解各种地貌,掌握对地貌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用心研究教材

“地貌的观察”是“地貌”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已经对常见地貌类型有了大概了解。所以在对观察方法进行学习后,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实践应用,以便于在现实中对地貌进行观察与分辨。“地貌的观察”主要包括观察顺序以及内容。在实际观察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观察点,即开阔、视野较好的地方,然后由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进行地貌观察,即先观察与描述大地貌,其次是一级地貌,最后是更小地貌。对观察顺序、计算方法、描述方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三)深入分析学情

在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地貌类型,掌握了与等高线有关的知识。其中,等高线、地貌观察法依然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只是单纯地展示理论知识,会让教学显得枯燥。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地球软件为工具,引导学生对云贵高原地区地貌特点和人类活动痕迹进行观察,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真实案例进行示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和目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地貌的观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习目标的明确,以为项目式学习活动指明方向,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1)感受自然的神奇,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建立良好的人地协调理念。(2)通过视频、图像,确切掌握对地貌进行观察的顺序,建立良好的区域认知。(3)从多个角度对地貌进行描述与观测,先观察与描述大地貌,其次是一级地貌,最后是更小地貌,从而对某个区域产生有效的综合认识,形成综合性的思维能力。(4)鼓励学生在学校或者是家周边探寻典型的地貌,自愿开展实地考察,使学生对家乡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其实践能力的良好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学伊始,教师将徐霞客旅行足迹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他对祖国山河大川的游历,不是只为了寻奇访胜,而是对大自然奥秘以及规律的寻求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他在对大自然的调查与研究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当下社交媒体的分享有着明显不同,他的游记是其分享旅行生活的重要载体。徐霞客还被称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到我国的哪里欣赏喀斯特地貌?”地理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明显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为了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学生会积极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以及他创作《徐霞客游记》的背景,激活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探究的欲望,充分了解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二)学习探究

1.了解与掌握观察地貌的顺序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泸源洞在城西北四里。新寺后山西盡,环坞而北,其中乱峰杂沓,缀以小石岫,皆削瓣骈枝,标青点翠。北环西转,而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辟于层崖,有三洞焉。上洞东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后洞在后山之北冈,其上如眢井。从井北坠穴而下二十步,底界而成脊,一穴东北下而小,一穴东南下而廓。此三洞之分向也。其中所入者皆甚深,秉炬穿隘,屡起屡伏,乳柱纷错,不可穷诘焉。”他认为,喀斯特地貌非常美丽,并且形态非常怪异,可谓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在《徐霞客游记》文段的引导下将《航拍中国》中贵州溶洞的相关视频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对云贵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进行观察,同时提出问题: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