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的类型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
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
陷落地震山崩、巨型滑坡或地面塌陷引起的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震。
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浅源地震<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按地震震级大小可分为:
微震<2~2.5级
有感地震2~4级
破坏性地震5~6级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7级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在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可看作是地面上震动的中心。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面上任何地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地震发生时,震源处产生剧烈振动,以弹性波方式向四周传播,此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体波纵波(压缩波、P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体波
地震波横波(剪切波、S波)使地面水平摇摆;
地震波
引起地面波状起伏面波瑞利波
引起地面波状起伏
面波
乐甫波
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和面波随后到达。由于横波、面波振动更剧烈,造成的破坏也更大。震中距愈大,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愈小,直至消失,破坏最严重的是震中区,也称极震区。地面上地震影响相同地点的连线称等震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