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docxVIP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

2.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

2.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视频:《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5400米的冰雪世界》

师:看完这个纪录片,同学们是否对格拉丹东既有感叹,又有向往呢?那么请随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的女作家马丽华走进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这座雪山的神秘面纱,来感受各拉丹冬给我们带来的独特体验。

(板书: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

2.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学生齐读

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

课件展示:

1.走近作者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76年进藏,多年间访遍西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藏北游历》的写作与人文纪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之一,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高原反应”、骨折等种种磨难。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随后记录下此次经历。

3.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安营扎寨(zhā)黧黑(lí)棱角(lénɡ)风云变幻(huàn)

骤然(zhòu)草坝子(bà)砾石(lì)接踵而至(zhǒnɡ)

虔诚(qián)恭顺(ɡōnɡ)蠕动(rú)漫不经心(màn)

凄凉(qī)腈纶(jīnɡ)豁然(huò)懈怠(xièdài)

敦实(dūn)消长(zhǎnɡ)衰竭(shuāi)熠熠烁烁(yì)

蜿蜒(wānyán)漫溢(yì)演绎(yì)

(2)理解词意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敦实:粗短而结实。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懈怠:松懈懒惰。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点生读,师指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讨论后归纳)

预设:

全文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书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一部分(1—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二部分(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三部分(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五、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1.品析第一部分

(1)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好看→变化多端、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预设:赞美探索长江源头的探险者,既侧面表现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和摄制组将遭遇严峻的考验。

(3)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预设:

环境: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作用: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2.品析第二部分

(1)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教学方方面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8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爱好写作,可提供中小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料心得,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