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民间织业崛起之谜.docx

“南京云锦”民间织业崛起之谜.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丝绸技艺中华名锦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云锦”民间织业崛起之谜

“南京云锦”的民间织业是怎样崛起、发展起来的?

元、明、清三朝,“南京云锦”一直是宫廷御用的贡品,一直由官府垄断生产,这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如清光诸《大清会典事例》中说顺治初年定,御制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均依礼部定式,移交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恭进。又如皇帝龙袍,就照例由当时如意馆(在今北海公园画舫斋内)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派专差急送南京,由织造监督,计算出各道工序,每件衣服用料若干,用工若干,作成后按时派专官护送到京。从现存的“南京云锦”文物上的款识也真实地反映了官府严密督办的情况,如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云锦研究所收藏的作为贡品的锦缎匹料的缎尾就有:“江南织造庆林”、“江南织造臣增崇”、“江南织造臣七十四”、“江宁织造高晋”、“江南织局内造”等款识。另外定陵出土的锦缎织料的封签上标有“江宁”、“上元”的织匠和染匠的名款,也可见官府督造已经具体落实到主管官府、分管官员以及生产者的头上了。

?但是,由于明清帝王的奢侈、官僚机构的日益庞大,朝廷对特制锦缎的需要有增无减,不断加码,从开始的三万到后来的十几万匹甚至更多,这使江宁、苏杭三织造不堪重负。于是江宁民间机房织造的锦缎,就逐渐成了宫廷和官锦缎的重要来源。明成化间官府规定民间丝织手工业者要到官府登记,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于官织染局,因遭到工匠逃役反抗而废除。明代后期,宫廷需要的锦缎,官办织造已供不应求。于是官府采用“领织”、“收购”、“采办”等方式向民间机户购求以补不足。清初官府又对南京民间机房限制不得过百张,且要纳税金。康熙年间曹寅具文奏免,才促进了民间丝织业的发展,至道光间织机已发展到三万多台,城乡丝织机台数达五万有余。

?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宁织局奉职裁撤,宫廷所需云锦,每年委派专员来南京向民间机房采办。据记载至清末,南京本地缎商经营云锦产销业务的“号家”有“涂东源”、“王家和”、“林三合”、“陆家义”、“祁承业”、“张国恩”(即“张象发”)等家。(北)京帮在南京设庄采购的“号家”有“兴盛义”、“兴盛泰”、“正源兴”(即中兴源丝厂的联号)、“恒义昌”、“三义广”、“天巨成”、“永兴”、“启源”、“裕丰信”、“永益”等十余家。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云锦研究所收藏的“南京云锦”实物,如“青色冰梅纹库锦匹料”的缎尾有“金陵涂东元玉记库金”款,“红地牡丹天华锦”的缎尾有“金陵张象发本机库金”款等,这些题记揭示了“南京云锦”民间织业崛起之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