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分析思路结构(解析版).docxVIP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分析思路结构(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分析思路结构

(解析版)

复习目标

1、了解论述类文本常见的结构形式,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梳理文本行文思路、论证结构。

2、掌握答论证思路结构题的要求和规范。

知识导图

前备知识——论述文结构

一、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一般来说,大多数论述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对比、或总分的结构模式。

二、本论部分的结构模式

模式

特点

典例

总分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体部分(文章第二部分)

eq\x(分一)—人类认识过程第一阶段——由存在到思想

eq\x(分二)—人类认识过程第二阶段——由思想到存在

eq\x(总结)—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并列式

文本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是并列表述的;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首先……其次……其次……)

三大缺点eq\b\lc\{\rc\(\a\vs4\al\co1(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层进式

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层递式有三种方式:

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②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③摆现象→说危害→析原因→给对策。

例一:《修辞立其诚》主体部分(第2~10段)

例二:《反对党八股(节选)》主体部分

八大罪状—eq\x(主)→eq\x(次)(即内容→形式→原因→危害)

每条罪状—eq\x(摆现象)→eq\x(论危害)→eq\x(挖根源)→eq\x(提方法)

对照式

正反对比: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

两种对立的态度eq\b\lc\{\rc\(\a\vs4\al\co1(反:主观主义的态度,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破立式:“破”(驳)就是分析、评论或驳斥,指出其错误之处。“立”就是确立自己的观点。

破(驳)立结合形式: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立边破。

《拿来主义》

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立:拿来主义eq\b\lc\{\rc\(\a\vs4\al\co1(破:三种态度,立:拿来的方式))

典例演练(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沿着荀子的思路,势必要引导出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在道德上达到善呢?既然人生来就有恶端,那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