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6 《藤野先生》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6 《藤野先生》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藤野先生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并景仰藤野先生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伟大情怀。

3。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到的藤野先生,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快速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2。以“我”的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3):在东京

第二部分(4—34):在仙台

第三部分(35—37):离开仙台

3.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体悟情感

细节探究: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是否偏题?

带着问题探究,首先精读1—3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明确:“无非”一词写出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

2.作者写了东京哪些让他厌恶的人与事?

明确: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明确:

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

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是爱国的,希望通过留学学习知识,救国救民。

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

明确: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在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总之,不伦不类,是蛇鼠两端的两面派.

4.在东京这一部分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明确:没有离题,这部分内容有个两个作用:

(1)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2)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

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

1.阅读第1段,按照下面的提示赏析语言:

(1)“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有讽刺意味。

(2)“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鄙视和反感。

(3)删去“成群结队”和“实在”好不好?

明确: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2。第2段句子“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中的“精通时事是什么意思?

明确:了解许多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

文章前两段,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不思进取、缺乏民族自尊心。

三、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

去仙台日暮里、水户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

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

第2课时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细节探究,体悟情感

1.读课文第二部分:去仙台思考: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水户”这个地名,反映了什么?

“日暮里”这个地名引起了作者对“日暮乡关何处是”(唐崔颢《黄鹤楼》诗句)的联想,引发了思乡之情。而且当时清政府的时局就像“日落”(暮即落日),反映的是对清政府无能的失望之情.作者正是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到日本、到仙台的,所以20年后还记得这个触发自己忧国之思的地名。

记得“水户”,是由于这里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反抗满清,百折不挠……鲁迅一向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